通讯员 臧欣阳 马全宇 曲洪志 记者 陈 曦
6月15日,辽宁大窑湾检验检疫局与以黑龙江哈尔滨检验检疫局为代表的,包括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佳木斯、鹤岗检验检疫局,以及黑龙江检验检疫局伊春办事处7个检验检疫部门,签署了《关于加强进口直通和出口直放货物检验检疫监管合作备忘录》。这标志着东北地区口岸与内地检验检疫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广袤的黑龙江大地与地处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大窑湾口岸之间,以“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三互”工作机制为纽带,辽宁、黑龙江检验检疫部门为进出口贸易直通放行铺就了一条联通你我、互助共赢的哈大“高铁”。
直通直放,区域“三互”落实子
《备忘录》以东北四省区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建设为框架,在大窑湾局与哈尔滨等黑龙江7个检验检疫部门之间建立起紧密务实的长效合作机制,加强进口转检和出口直放货物检验检疫监管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前置服务、后续核查”的工作原则,双方将建立检验检疫区域通关一体化工作模式,在实现区域检验检疫“通报、通检、通放”的基础上,实施“进口直通”和“出口直放”制度。
此外,合作双方还将建立检验检疫区域业务统一管理工作机制,出台一系列包括工作方案、工作规范、作业指导书等在内的一体化工作配套政策或措施;建立检验检疫区域“三互”工作机制,完善检验检疫业务管理系统和信息平台,加强业务专项交流与合作,合力办理违法案件;建立区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协作机制,共同开展服务措施研究,推进服务措施互认,并加强实验室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检测资源互补,提升双方实验室的整体检测能力和科研水平。
互为口岸,“丝绸之路”纵向延伸
辽宁省地处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咽喉”要道,也是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的重要支点。黑龙江地处东北亚核心区域,是中国对俄贸易和对俄投资第一大省。
目前,大窑湾口岸拥有全国最大的能源、粮食和集装箱码头,拥有全国第三个获批运作的大窑湾保税港,2014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箱,散货吞吐量约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的25%。4月29日,首班“辽满欧”国际列车从大连出发,经满洲里口岸最终到达俄罗斯和欧洲各国。目前,哈尔滨内陆港直通大窑湾口岸的集装箱班列已达到每周一班。
强强联合路好走。以《备忘录》签署为节点,大窑湾局与黑龙江7个检验检疫分支机构开始形成互为口岸、互为内地的大通关格局,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借助哈尔滨等7市打开了向远东地区延伸的陆路窗口,黑龙江腹地借力大连形成向海上延伸的重要通道。
创新监管,服务外贸潜力大
按照《备忘录》,合作双方将根据法律法规和风险分析,设置必须在口岸实施检验检疫和领取通关单的货物“两清单”。以集装箱装载整提为主的“两清单”以外的货物,进口坚持“口岸检疫、目的地检验”原则,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在实施必要检疫后,将货物直通目的地施检;出口坚持“产地施检”,经产地检验检疫部门查验合格后直接放行,口岸除必要的风险监控措施之外,一般不再查验。
来自哈尔滨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局自2013年3月以来,经大窑湾口岸出境的货物已达2万批,约占该局总出境业务量的80%;经大窑湾局进境的货物近3000批,约占该局总进境业务量的60%。再加上大窑湾进境肉类、水果、水产品指定口岸及“移动快检”、口岸快速通关、关检“三互”合作等检验检疫政策叠加效应,借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一带一路”等重要国家宏观战略影响,东北地区进出口贸易以及由贸易拉动的产业经济,蕴含着巨大商机与潜力。
《备忘录》的签署既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抢抓机遇,共同推进“三互”大通关改革的重要部署,也是落实东北四省区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建设,探索实现在模式上“两局如一局”、在流程上“两次变一次”、在服务上“企业自由选择”的新举措。这是辽宁、黑龙江检验检疫部门积极落实国务院“稳增长”措施要求的具体实践,对于提升东北地区口岸通关环境、降低企业成本、提振进出口态势、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