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是18%,而欧美是9%;企业物流的成本占生产成本的30%-40%,而发达国家只有10%-15%。研究显示,我国物流成本每降低一个点,就有望节省6000亿人民币。
“发展物流快递,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国家总理李克强对2015年的物流发展寄予期望。事实上,借助“云”技术,一种新型物流模式已完成了先期探索,并逐步进入市场导入期。
记者 张天赦
1.信息催生的可喜变化
“8点20从公司仓库出发,40分钟后到达驻扎在城外的‘共同配送中心’,因为前一天已经提前预约,无需等待,迅速办完相关手续,直接卸货。”今年年初,央视《经济半小时》用镜头记录了供职于成都双流某家粮油企业的送货员老周的日常故事:3个小时,从装货到运送、再到卸载,一天三趟就是老周每天的工作,而这看似简单重复的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奥秘。
“共同配送中心”是这个奥秘的源头。时光回溯至2014年5月中心建成前,老周的工作是这样的:早起装货便匆匆进城,按照配送单挨个赶往超市门店,在路上他要根据经验迅速盘算清楚沿途容易出现拥堵的路段、以及各个路段的高峰时间,据此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耽搁。到达超市后,“等”就成了每天最重要的考验,生意火爆的超市每天有数量众多的配送车,为了一个车位他常常要开车在附近转上好几圈,甚至好几个钟头。车位等到了要等验货员,一系列流程结束常常已经过了中午。老周便需匆匆赶回去,完成下一次配送。
“时间”仅仅是中心带来的改变之一,让老周更为欣喜的是经营成本的大幅缩减。“过去跑车需要驾驶员加理货员,成本300多块;油、保险、入城证七七八八也要百多块。”面对镜头,老周表示过去辛苦却未必赚钱。而如今,人力、燃油成本大幅下降,纯收入增加了,效率提高了,送货变成了一项赚钱的买卖。
而带来变化的“共同配送中心”是这样运作的:首先各类供货商按订单把货物送到中心,接下来工作人员将货物信息录入信息平台,再由各家超市的分拣员按照实际需要分拣出不同门店的货品详单,最终配送中心将今天每家门店需要的货物依次备齐,由一辆车分别对应一家门店,一次性全部运送过去。
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供应链上的相关方都在进行着无止境的创新:超市给分拣员们佩戴了声控分拣的耳麦,可以根据语音提示完成与配送中心的沟通;配送中心装备了液压升降平台,原来需要两三个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只要一人辅助机器就能顺利进行。
这个物流节点上一个看似微小的变化,解决了供应商们最苦恼的长时间等待验货的问题、减少了大大小小的供货车辆往返城内的次数;而对于最初投资建设“共同配送中心”的超市来说,则成为了消费链前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共同配送中心建设需要投入上亿资金,但通过运行测算,节省人力、装卸等成本可达25%到27%,成本降低了零售价格有了下调空间,超市的吸引力更高了。”某大型超市管理人员表示。
2.风行的信息浪潮
单个的平台建起来了,但“物流”仍需要一张网。
为了鼓励这样的模式加快发展,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城市共同配送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也意味着成都城市配送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实施。根据《意见》,对于参与试点的配送企业,政府给予购置的标准化的配送车辆的资金扶持;对建设共同配送中心的、或者集中配送中心的商贸企业,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给予补助或贴息的支持。
受物流效率提高背后的效益吸引,除了大型商超投建属于自己的配送中心以外,当地不少供应商也开始积极参与其中,准备从自身供应环节就开始进行共同配送。此外,一些大型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开始利用自身的物流优势搭建平台,吸引小型供应商前来合作。
物流“云平台”的风潮不仅出现在四川。在山东,为加快推进全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互联建设和发展,覆盖全省60余万家物流企业的“云平台”已成功搭建,实现了数据交换、企业信誉查询、软件推荐、信息发布与展现等“3+1”信息服务功能;并成功与省内外16个物流平台实现了数据交换。据悉,山东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前期选取了济南、潍坊、日照、滨州、枣庄等5个城市开展推广试点,目前已有175家物流企业注册加入。
为了方便企业接入平台,提高服务水平,山东省还预留了平台接口。当地主管部门表示,目前注册加入平台的主要是零散物流企业,规模比较小,对于拥有成熟网上系统的大型物流企业,平台可通过接口实现其接入,完成信息共享。据悉,2016年10月,山东平台将实现与国家平台对接。
此外,在贵州,全省最大公路港“马上到国际云服务物流园”也于2014年底正式开业,该园区占地700亩,能同时停放1600辆大型货运车辆,已有300多家物流企业选择入驻公路港,预计全年货运车辆进出量达到45万车次。
……
根据201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占DGP比率为18%,接近发达国家的一倍,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已引起了普遍重视。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城市配送发展,2012年,商务部将包括成都在内的9个城市列为首批“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试点城市,而这一力度在未来还将继续加大。
3.航运物流“云计算”
风生水起的“云物流”也逐渐影响到了航运界,由奥林科技打造的大掌柜平台就是行业里当前的佼佼者。
据了解,大掌柜平台共有“订舱通”、“招财通”和“运价通”三大核心产品,围绕整合物流行业资源,打通上下游数据通路,力求帮助国际物流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平台自2011年推出以来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年底中国区用户已逾3万家,市场覆盖率超过50%。目前呈稳步上升趋势,已在上海、深圳分别设立全资子公司和分公司,同时在上海、宁波、杭州设立研发中心。
据《航运交易公报》研究报道,大掌柜平台以云数据交换技术为基础,实现物流企业生意全程电子化,实现在线询价、委托、交易、对账和支付等服务,让物流生意中的买卖双方尽享电子商务“门到门”服务的便捷,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降低差错率。即借助这一平台,国际物流各类服务商与供应商之间可以实现订单的数据交换、物流信息的及时共享,以及交易的支付和信贷融资等完整的“一条龙”服务。
该平台负责人通俗地介绍:“过程是这样的,假设现在浙江一家出口企业要运一批货给美国买家,首先要找一家当地的或口岸的货代,并由货代安排报关行报关,联系集卡企业把货物运到口岸,然后找承运人的总代理订舱。货物运到美国港口后,需要美国的货代及清关行去清关提货,再通过安排运送到目的地。信息是逐层相互传递,难免出现信息延迟和缺失。现在,在大掌柜平台上,发货方、货代、海外货代和最终的买家都可以及时同步掌握这些环节的信息。”
事实上,行业认为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公共货代物流电商平台,信息数据的公开主要解决国际货代的作业流程复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剔除一些小型或者不规范的货代企业在价值链上的“黑箱”操作,通过将透明的物流信息知情权让渡给客户,提升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进一步促进国际货代行业的价格透明化。
“颠覆传统的软件模式和国际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格局,让每一家物流服务商都拥有自己的平台,像物流业巨头那样编制全球的信息和商业网络。”《航运交易公报》认为,这是该平台最大的特点。
对于平台的发展前景,业内人士认为,基于扩大用户规模的基础服务,大掌柜平台可在增值服务中挖掘盈利空间,例如供应链金融服务,“由于货代与货主的结算周期长,会产生垫资期,而大多数货代企业是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弱,银行又缺乏监控物流的有效途径,奥林科技与银行深度合作将会推出类似支付宝的产品,同时在网上为缺少资金的中小型货代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而在行业更大范围内,一些地区性数据物流平台也在紧张的建设中。201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将航运物流纳入了未来数据产业的研究发展规划之中。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上海市科委肖菁当时便表示,“上海计划汇聚整合全球港口、货物、船舶等数据,融合多源物联网、北斗导航等数据,实现航运数据共享服务,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现代航运物流服务体系。此举可将航运物流纳入大数据产业的研究发展规划中,是完善上海交通领域建设、打造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进航运信息化发展、使之与上海航运中心的目标相匹配。”
2015年,行业各方和各地的积极探索加之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进入市场导入期的物流“云计算”正有望拉开阔步迈进的新浪潮。
相关新闻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智能快递”迎面而来
中国邮政日前宣布开放全国5000个任何一家快递公司发货,均可享受此服务。自提网点包括现有邮政自有网点和“无人值守”的智能快递柜。
伴随快递业面临众多难题产生的需求,以智能快递柜代表的智能快递,逐渐成为行业企业、监管部门等解决快递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共识。
自提网点
中国邮政20日宣布启动淘宝包裹“自提”服务。消费者在网购时,选择中国邮政提供的自提网点为收货地址,自提网点人员接收包裹并将信息录入系统,系统自动触发短信提醒,消费者凭短信密码自取包裹。
目前,全国有5000个邮政自提网点,分布在北、上、广、深圳、杭州等城市。随着邮政自提网点信息嵌入淘宝(天猫)平台,消费者在淘宝购物时,将可选择离收件地址最近的邮政包裹自提网点。这些自提网点不局限于邮政用户使用,任何一家快递公司发货,均可享受此服务。
电商包裹“自提”服务网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人值守”的自提点,主要是依托邮政自有的营业网点、投递网点,以及社区超市等社会网点,叠加包裹自提服务,另一部分是“无人值守”的邮政智能快递柜。
看似简单的自提系统开放,背后却是智能快递的大市场。企业、专家、主管部门等负责人均认为,智能快递已成为当前政府解决快递业及驱动快递满足消费、商业需求的重要手段。
多方共识
手机查询、输入密码、开门取件——三个步骤,一个快递包裹便从智慧快递柜中取出。这样的智能快递箱外形酷似小区楼道的报刊箱。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居民和快递员欢迎。
有业内人士认为,“智能快递柜”这种模式进入小区,解决了快递业诟病已久的“最后一百米”问题。
中国快递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惠德说,目前出现的一些智能快递柜,代表着未来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快递,即通过引入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融合预测、O2O等方式,以更加便捷的智能设施(如智能快递柜)和手段满足高密度、高成本、高人力的现代快递工作,通过建设社区的“智能快递站”为消费者服务。
专家认为,相比传统模式,快递柜有多个优势,第一是标准化产品,可以连接各个快递公司;第二是做到24小时服务;第三是加入摄像头减少纠纷;第四是价格低廉。
市场潜力
智能快递可消化我国高速增长的巨量快递。未来我国快递业务量猛增,而人工投递成本不断增加,继续满足居民和电子商务快递需求,快递柜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智能快递柜还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成为高价值的社区入口。业内人士认为,以京东为例,可以增加冷藏冷冻功能,只需要1000元成本就可以加一个附柜。此外,可以利用这一空间进行销售,以小区的大数据积累为基础,电商可以掌握小区购买米、油等生活用品消耗并提前配送储藏,提升了物流和快递柜的效率和价值。
有人预测,智能快递在未来5年左右可产生百亿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