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深圳海关共办理通关一体化报关单371万票,占广东区域通关一体化报关单总量的7成多。而在“一次放行”方面,深圳海关依托海运口岸码头作业平台,关检双方将放行指令进行联网对碰,对双方均同意放行的货物,闸口予以一次放行。
深圳海关不断创新改革,服务经济发展
2014年,是海关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驱动改革,科技先行。在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支撑下,深圳海关推行了区域通关一体化、加工贸易全程信息化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并积极支持跨境电商新型贸易业态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监管服务质量,优化了深圳口岸的通关环境。2014年,深圳关区累计进出口总值46998.9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28859.2亿元,进口18139.7亿元,继续领跑全国。
区域通关一体化,通关成本降低两成
一直以来,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从国外进口的原料都是先从深圳口岸进境,再用转关车辆运到黄埔海关在东莞的车检场作实物放行。而如今,公司可以在东莞办理申报手续,运输车辆在深圳口岸放行后就可以直接开进公司仓库,再也不用来回跑了。
公司负责人郑钦明告诉记者:“深圳海关实行的区域通关一体化,帮我们省去了转关车辆租赁和货场租金等支出,通关成本降低了20%到30%。”
自2014年9月启动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以来,广东全省海关所有通关作业现场可通过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形成一个虚拟的“区域通关中心”进行后台实际运作,广东地区企业被视为一个关区的企业,申报、通关、审单和风险防控等被纳入统一平台。企业可根据自主选择申报地点和通关方式,实现了“一地注册、多地报关”,为企业有效节省了车辆运输、手续叠加、异地申报等时间、人力和物流成本。
除了直接成本下降以外,通关时间也相比之前大幅缩短。广东茂名信宜昌盛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感叹:“区域通关一体化后,我们在信宜家门口就可以完成申报、放行一步通关手续,一般1个小时,最快21秒即可完成通关。相比以前的1—2天通关实在是好太多了!”
2014年,深圳海关共办理通关一体化报关单371万票,占广东区域通关一体化报关单总量的7成多。
加工贸易审单“无纸化”,万家企业年节省超千万元
“业务办理和查询都不用去现场了。”深圳华美板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鲁新明兴奋的告诉记者。“以前手册设立来回要跑几个部门,现在坐在公司点点鼠标,海关即刻放行,企业客户端马上收到提示。”企业由此节省大笔成本,国际接单能力更强。
深圳海关自2014年9月28日正式启动加工贸易全程信息化以来,作为改革首批试点的深圳华美板材公司,将与其他近万家企业,享受海关搭建的企业“快车道”。这也标志着延续了三十多年的加工贸易全面告别纸质时代。
据了解,深圳海关隶属南头海关每年单证审核量近百万份,改革前均采用人工审核,人均日审单量500份。信息化改革后,报关作业环节由7个减少为4个,单证提交量大幅精简。以手册设立为例,改革后,海关与贸工、银行等多部门实行数据联网传输,使得过去要提交的26种纸质单证减少为9种单证的电子扫描件,企业无需多部门往返跑动递单,即可实现“零跑动”“全天候”办理业务。
目前,南头海关辖区企业日均网上发送申报近4000份,数据查询达12000次,报关大厅办事人员由原来的日均超过500人次减少到现在的不足50人次,海关人工审核单证量从每年97万份降为不足6万份,企业通关效率和海关审核效率均大幅提高,改革实现了关企“双赢”。据初步统计,辖区企业仅打印费用一年就可节省1200多万元。
管理流程再造,惠及粤港两地牌照车五万辆
为方便香港企业到内地投资和经营,国家规定只要投资、缴税达到一定数额就可以申请粤港两地车牌,挂两地牌照的车辆可以自由进出香港和内地。
经营粤港两地运输业务的江源运输集团公司办证部负责人郑焕生告诉记者:“以前我们为了到海关办理业务,聘用了10个工作人员,而改革后减少了6个人。这些人员分流后,为公司节省人工费及办理业务来往交通费总计达七到八万元。”
据了解,深圳海关隶属梅林海关负责办理来往粤港运输企业、车辆及驾驶员的备案和管理工作。但该关地处深圳特区梅林检查站,是特区内外进出关口的瓶颈地带,企业车辆办事较为不便。
以占业务大部分的货运、客运和私家车的“车辆延期”业务为例,海关改革前,企业需先到预录入窗口排队递单,再到缴费窗口排队缴费、等3—4个工作日后再到窗口排队取单,再到窗口排队递单,当场办结业务。预计业务办结时间为一周左右。改革后,当事人到预录入窗口排队递单并同时缴费,获得受理回执、凭回执编号,在1个工作日内在“深圳海关车辆备案业务查询平台”上查询单证流转情况,出现“海关审核完毕”字样时,即办结业务,当事人不需要第二次来海关办业务。
据统计,海关改革后,粤港运输企业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等成本,单车业务办理成本节约1000港元,整个行业节省资金达千万元以上,惠及粤港运输企业2800多家,来往粤港车辆53000多辆及跨境运输工具驾驶员近6万名。
以互联网思维对接新业态,力促跨境电商“落地开花”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既是全新的国际贸易方式,也是促外贸、稳增长的重要切入点。而作为国家级战略平台,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制定的配套政策也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定位高度吻合,具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优势。此外,深圳跨境电商还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产业基础,拥有独立B2C企业和大卖家超过5000家,占据了全国跨境电商的半壁江山。
在前海湾保税港区启动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时,深圳海关考虑到跨境电商的单票产品具有“价值小、品种多、物流快”的特点,并没有遵循传统的海关监管模式,而是搭建了适应电商运作特点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综合运用同类商品归并、无纸化通关和“暂存入区”等便利措施,力争实现跨境电商通关效率最大化、通关成本最低廉。
在个人网购进口模式下,跨境电商企业可以将备货仓从海外直接迁到前海湾保税港区。国内消费者下单后,电商企业直接在保税港区内完成分拣、打包、贴条码等工作,商品可以在短短几天内快速配送到消费者手上。去年“双十一”当天,前海跨境电商进口订单就超过3.8万票,商品总价值150万元,种类涉及纸尿裤、保健品和化妆品等多种个人日用消费品。
在电商零售出口模式下,跨境电商货物不但可以“入区暂存”——待货物实际销售并出境后再向海关补办报关手续,还可以“出区集报”——电商企业在海关规定的时限(一个月)内汇总数据集中申报出口报关单。同时,深圳海关与深圳国税密切配合,帮助电商企业打通出口退税通道,兰亭集势、华强沃光、纵腾等多家知名出口电商企业相继获得出口退税。
在海关的支持下,前海跨境电商业务快速增长,目前每天进出境包裹数量已从启动初期的100多个增加到3000多个,货值、货量每月增幅均在50%以上,自去年9月以来进出口总值已近6000万元人民币。随着项目不断拓展完善,跨境电商试点业务将对拓展深圳外贸进出口渠道、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目前,深圳蛇口海关已为前海跨境电商企业打通了经蛇口码头进出口的“海运通道”、经深圳湾口岸的“陆路通道”、经深圳机场的“空中通道”和经深圳邮政的“邮政通道”,全方位满足不同跨境电商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力推关检合作“三个一”,通关方式“串联”改“并联”
在内部业务改革的同时,深圳海关积极探索与外部执法部门的横向改革,以此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2014年,该关全面推行与国检部门的“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改革。现在,企业不用再两头跑报关、报检业务,而是应用“一单两报”系统,实现“统一界面、一次录入、分别发送”,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还能应用ERP系统导入,实现无缝对接。企业通关方式也从此前的先报检、后报关的“串联”变成了关检“一次申报”的“并联”。
深圳市捷达报关公司作为首批试点企业安装了“一单两报”系统,公司报关员黄先生告诉记者:“我们第一票申报的货物是一单大米,申报数据项从原来关检双方的169项整合至84项,整整少了一半。”
同时,深圳海关在海运口岸自主开发应用了“一次查验”系统,以集装箱吊柜环节为核心打通海关、国检和码头的信息化作业系统,查验吊柜指令经三方对碰实现“一次吊柜、共同查验”。在公路口岸方面,深圳海关引入机检查验共享机制,对大宗、单一货物运用大型X光机进行查验,关检双方共享分析机检图像。据统计,仅大铲湾口岸一年就为企业节约开箱、吊柜等费用超过200万元,单票货物通关时间节省近10个小时。
而在“一次放行”方面,深圳海关依托海运口岸码头作业平台,关检双方将放行指令进行联网对碰,对双方均同意放行的货物,闸口予以一次放行。
目前,深圳海关隶属的14个口岸海关已全面启动了关检“三个一”试点,并扩大到关区所有符合条件的业务现场、所有依法需要报关报检的货物和物品。2014年,共完成一次申报16.04万票,占全省70%;一次查验3193票,列全省第二;一次放行82.29万票,占全省近90%。(马宏晖 胡海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