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一带一路” 构建开放高地
2015年10月15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中欧班列第1000班从重庆团结村铁路口岸缓缓驶出,满载着笔记本电脑等货物,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一路往西驶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直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11179公里,运行13天。曾经被层层山脉阻隔的团结村,借助“渝新欧”铁路——这个横跨欧亚大陆国际货运大通道的开通,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活跃因子,也为重庆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目前,“渝新欧”每周至少有7个班列进出重庆铁路口岸。
2014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调研铁路口岸。同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调研重庆铁路口岸,对检验检疫工作给予肯定、提出要求。“重庆检验检疫局要紧紧围绕‘十二字方针’和‘善承、善为、善法、善新’的重庆检验检疫精神,以守好国门、保障安全、优化服务、促进发展为重点,认真履职,为重庆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作出积极贡献。”重庆局局长施宗伟说。
打造中欧物流主通道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接点上,具有承东启西、牵引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节点、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
目前,重庆铁路口岸有五条进出境通道。2010年开通重庆至深圳的“铁海联运”和重庆至上海的“铁水联运”。2011年1月开通“渝新欧”笔记本电脑专列,2013年3月实现首趟回程专列,2014年4月开通公共班列。2014年9月开通“渝满俄”班列,2015年5月开通“渝中亚”班列,被称为铁轨上的“丝绸之路”,在重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构建开放高地建设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今年以来,“渝新欧”共发运班列272班,回程115班,占新疆阿拉山口16条进出境班列数的60%,货值占65%。全球三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通过“渝新欧”铁路运往世界各地。
建设内陆一流铁路口岸
重庆开放高地建设依托“大口岸、大通道、大平台”和“铁、空、水”物流+保税区的三个“三合一”发展模式。为实现铁路口岸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中的地位作用。
重庆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铁路口岸开发开放中,发挥职能优势,积极作为,勇于担当。
全力做好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建设运营,2014年7月1日获批后,当年就通过“渝新欧”铁路实现80辆整车进口。至今已进口整车310辆,货值2000万美元,且实现中规车、平行进口车、小批量三种贸易方式。同时,该局做好植物种苗、肉类、水果、木材等口岸平台申报获批,实现15万平方米口岸B型保税物流中心和5000平方米国际邮件分拨中心的建设启用。
今年以来,视频远程监控、核辐射检测等铁路口岸核心能力及信息化建设均有较大提升,全申报及物流监管系统等电子口岸建设全面实现,海关、检验检疫口岸“三个一”查验场地达12.5万平方米。
创新最便利的支持举措
重庆虽地处内陆,但开放势头强劲,2014年外贸进出口额955亿美元,增幅居全国前列,预计今年将达到1200亿美元。
为此,重庆检验检疫人深感责任重大,局党组号召全局干部职工要以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执法能力、一流的服务措施,支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上下结合当前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落实支树平局长提出的三个“新突破”要求,加强作风建设,力争打造一支高效执行力、高度责任感、超强凝聚力的检验检疫团队,推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铁路口岸检验检疫工作实行“5+2”“白加黑”及“7×24”预约制,货物及集装箱实现“零等待”。
今年初,重庆铁路口岸检验检疫辅助管理系统上线运行,海关、检验检疫全面实现“三个一”及无纸化通关和进口货物CIQ全申报。该局优化货物流程,集装箱堆存费、转场费等通关成本较以往节约30%,通关时间则由过去的3至4天变成现在的进口1天、出口0.5天,将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及保税物流中心等特殊监管区内货物“属地申报、属地放行”,采取港区联动,实现口岸功能延伸。2015年9月铁路口岸率先实现出境跨境电商贸易,进境跨境电子商务实现“进得来、管得住、放得快、可追溯”监管模式,为企业节约通关时间840个小时,节约通关费用20多万元,受到各方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