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代购:熟人圈的跑腿生意
随着网购爱好者对物品需求的提升,不少人就专门帮客户从海外代购商品。从本月起,海关总署第56号文正式实施。这份文件的实施,让海外代购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在我市热衷于海外代购的市民眼中,这就是熟人圈的跑腿生意。
做一年代购赚15万
市民杨先生每年都会通过海外代购一两件奢侈品,“价格比专柜便宜,还能选购到一些国内没有的款式。”杨先生说,海外代购的价格一般是专柜价的7折左右,如果是打折季会更优惠,只要对折。
“现在大部分订单都是通过海外电商平台直接下单。”市民哟哟(网名)从2010年接触代购,2011年大学毕业后做起了专职代购。虽然市民可以自己从国外的电商平台购物,但语言和技术让不少人无法顺利购物。“不过有些货还是要去海外实体店购买。”
“其实海外代购是帮着跑个腿,只是路程有点远。”哟哟每月仍会出国一次进行采购。她告诉记者,真正的代购其实很累,也没有想像中赚钱。几十斤的货品都要靠自己一个人背回酒店。“除去成本去年赚了约15万元左右,比在单位上班赚得稍微多些。”
客户很忠诚,但假代购更多
为了让顾客放心,呦呦每次出国购物会在朋友圈实时发布行程,“让大家现场订货以确保是真品。”另一位代购陈小雅则会把货物直接寄到客户手上。
“选择海外代购的物品通常价格不便宜,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甚至上万元,所以双方需要一定的信任度。”在杨先生眼里,海外代购大多做的是熟人圈,且认准了不会再换。
客户黏度高的背后,其实是假代购泛滥。市民林先生通过一位同事在美国留学的同学代购了一条皮带,“到手一眼就能看出是假货。”但碍于同事的面子,林先生只能自认倒霉。
现在专柜大都不支持验真假,也让不少假代购钻了空子。“一些专业做假的人甚至连票据都能仿冒。”陈小雅说,一些做高仿品的厂家会设置专门的代理人员,“他们给出的价格往往会比真代购的价格低五六十元,销售也会比较大。”小雅说,对于一些销量特别大的代购一定要多留个心眼,“真的去国外购物是不可能大规模进货的。”
即便清关大多仍不符合规定
“现在真正的海外代购大多已经支付行邮税。”对于海关总署第56号公告的实施,哟哟称暂时影响不大。2012年的前空姐李晓航代购案件,一审被判决11年并处罚金50万元。“这件案子在代购圈内引起了不少的轰动。”哟哟表示,这件案子后代购们一般都会主动缴税清关。“之后主要靠汇率和贵宾折扣赚取差价,赚得少了,但也稍微安心些。”
陈小雅大学学的是法律,“海外代购即便清关,仍属于灰色地带。”代购最大的问题在于,将贸易行为按照个人自用物品的形式入境。而同等价值的物品,个人自用物品的行邮税只相当于一般贸易中货物进口税的1/3左右。
哟哟表示,在研究过海关的文件后,也正在考虑找合作伙伴注册一个公司,并去海关备案。“毕竟这是我的工作,还是想正规化发展。”
黄洁璐
海关第56号文件即《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该文件明确规定了企业或个人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方式进行的贸易必须接受海关的监管。根据海关总署的解释,同时满足3个条件会被纳入这份公告的调整范围。第一,在境内通过互联网进行跨境交易的消费者、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的境内企业和为交易提供服务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第二,通过已与海关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的交易。第三,应为跨境交易。按照这份解释,个人从旅检、邮购渠道获得的海淘商品并未纳入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