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8点30分,一艘装着新版长江电子航道图(3.0版)的测试船只从四川宜宾启航。届时,长江航道局将历时20天在整个长江流域对该系统的准确性、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船用终端软硬件各项功能、通信网络信号以及导航定位精度的情况进行全面测试。
据介绍,从2014年7月1日起,被誉为水上“GPS”的长江电子航道图新版将正式对外推广应用。为了适应沿江经济发展和航道服务转型升级的需要,近年来,长江航道局完成了对长江干线2687.8公里长江电子航道图的制作,实现了航标、水深等航道要素信息的数字化,并根据用户需求又构建了集数据生产、服务与应用于一体的电子航道图,拓展了实用功能和应用领域。目前,3.0版本的长江电子航道图已经具备了航道信息、助航导航、辅助决策、管理监控四大服务功能。
“对于营运船舶来讲,船舶可根据长江电子航道图标示的深水航道航行,在航道内更加安全地走‘快车道’。”长江航道局局长熊学斌介绍,据测算,一艘5000吨级的货船,每多利用0.1米航道水深,就可以多装货200余吨。
2013年10月1日,长江电子航道图3.0版本开始试运行以来,在保障航运安全、提升航运效益、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此外,以长江电子航道作为基础平台,开展数字航道、智能航道建设,实现了航标遥测遥控、水位遥测摇报及航道尺度动态监测等信息化系统建设,并将依此建立长江智能航道养护管理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长江航道局还将研发功能更加全面的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并最终实现长江航道智能化服务,满足长江航道服务水运、服务经济发展的需要。”熊学斌说,智能航道建立起来后,在航道信息库的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航道管理人员可以利用遥测遥控与智能控制技术,对船舶、航标状态进行主动监测与智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