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装配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合资企业内一片繁忙。近期,该工厂生产的20余批一次性医疗用品顺利出口通关,共计132.0441万件,货物出口到日本后尚未发现质量问题。
“检验检疫对质量监督管理真是太到位了,为督促企业内部机制的完善增加了一道把关屏障。”该企业质量管理部负责人感慨地说。
企业负责人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呢?这家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检测仪器和生产工艺,生产一次性医疗用品技术也很成熟,产品畅销海外,多年来从没有质量问题的不良反馈。然而,就在今年1月,天津开发区检验检疫局接到信息——其出口的3.8万多件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退运报检信息被退运。经调查,该产品具有出口为非法定检验、而进口则需经检验检疫后方可使用、维修监管工作的特殊性,退运原因是个别货物存在质量问题,有安全隐患。
事关质量安全,不可小觑。天津开发区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口退运货物的追溯调查要求,以及相关政策法规规定,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指派两名经验丰富的检验员赴企业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退运调查解析。
检验人员从摸清情况、查找根源、提出整改意见等几个环节层层推进。与企业的高层质量管理人员、生产负责人多次召开碰头会,分析工艺、操作、检验等多个生产环节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节点;深入生产一线,与生产部门共同查看生产工艺流程有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点,与质量部门对每个人工抽检环节的外观和性能检查项目的合理性重新进行评估,排查了生产检测设备使用、维修保养情况,与设备制造商确认机器的使用寿命,对设备使用人提出随时根据下料情况调控作业设定值的要求,并将个别设备作业设定值调整至更为合理的状态。
通过逐项筛查、排除,最终锁定了导致产品质量缺陷的环节,系企业的外协加工厂生产该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零部件火箭针时,由于含16个模芯的注塑模具中的1个模芯断裂,导致火箭针打孔失效,不合格的无孔火箭针也未在抽检、装护套等环节检出就直接包装发货,导致2013年的12批货物被退运。万幸的是及时发现问题未造成医疗事故,但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931.4724万日元。
随着产生问题的原因浮出水面,开发区局与企业合作,研究解决方案,针对可能发生问题的环节提出多项质量整改措施,企业一一付诸实施。该局引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增强质量意识,同时取消外协加工厂代工环节,主要零部件均由企业自己生产。其间,企业增加了火箭针生产、装配环节的抽检频率,注重注塑设备的点检效果,并调整了注塑模具的感应力数值,打孔后的火箭针顺利进入下一道装护套工序。此外,针对如何防止出口非法检不合格产品流向海外市场、事前预警、事后补救、通报整改等环节,该局帮助企业制定了应对的监管措施,并与企业建立了信息沟通机制,完善监管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早介入,早帮扶,将质量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