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原铁道部的拆分让提出五六年仍无进展的交通部大部制改革有了实质性突破。交通运输部网站昨日消息称,交通运输部有关职责和机构编制调整已基本到位,标志着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落实工作顺利完成。
根据交通部信息,目前机构设置、人员安排和职责分工已经明确,调整工作已基本到位。一名知情人士昨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在机构改革和大部制融合的“双重”调整下,这次改革从形式上看已经比较到位。但未来如何协调大交通的宏观意义和市场属性仍存在许多博弈,特别是铁路和民航,许多权责明细仍需进一步理顺。
他认为,交通部大部制基本落实的首要意义在于数据信息的合并共享。“顶层设计一直是阻碍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一大短板,大部门改革的落实为统一规划、平衡发展提供了基础。”
构建管理体制
过去,由于铁路系统的“一家独大”和民航系统的“貌合神离”,交通运输部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一个“名不副实”的部门。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将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至此,交通部大部制改革得到破冰式进展,正式开始执行“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职能。
“顶层设计确实已经成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一块短板。”对于这一观点,学界和交通系统官员几乎无人反对。根据交通部昨日信息,目前已经形成了由交通运输部负责管理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的交通运输大部门管理架构格局,初步建立起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相适应的大部门体制机制。
这一过程为何延续一年之久?上述人士称是涉及人事变化大。去年3月下旬交通运输部就成立了由部长杨传堂领导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研究有关政策和重大事项;2013年11月25日,中央编办印发了交通运输部有关职责和机构编制调整方案;2014年1月24日,交通运输部召开了部机关落实调整方案动员大会,公布了机构改革实施方案;调整交通运输部部分内设机构设置。
“搭建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的‘大舞台’,是一块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杨传堂近日在接受采访时称。
探索资源整合之路
在搭建机构的同时,交通部从去年开始也同期展开了研讨综合交通运输的工作。部门去年成立了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建设专题小组,杨传堂担任组长,铁路局、民航局、邮政局的负责人为副组长,专门负责研究和统筹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建设方面的事项。
根据官方信息,交通部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加强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落实交通运输部负责组织拟定综合交通运输战略、政策、法律法规草案、标准等职责以及组织编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统筹衔接平衡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邮政规划方面的职能,促进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和服务一体化。
“没有综合交通运输体制的改革,我就没有条件告诉你这些综合数据:据初步统计,去年全年铁路、公路、水路完成投资2.2万亿元,同比增长5.4%。”杨传堂称,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已经初见成效。此外,全国综合交通网总里程接近470万公里,这是交通运输部首次对外公布全国综合交通网里程数据。
“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形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速公路、干线铁路和民用机场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他说。
弥补服务短板
全国综合交通网总里程接近470万公里,但在各项交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服务水平却没能全面赶上。杨传堂表示,“服务”是当前我国交通运输最大的短板。“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衔接不顺畅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有专家表示,交通运输出现建设里程和服务质量不匹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交通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此外,政府主导交通建设和服务,缺乏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也是交通服务质量难以提升的原因。
《第一财经日报》从北京交通大学获得的一份重大课题研究报告认为,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大致可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目前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处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时期。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作相对滞后,一体化运输水平较低,综合交通运输效率不高。此外,交通运输是资源消耗的大户,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行业,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需要在土地使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给予更高度的重视和更合理的规划。
报告认为,应当积极推进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向高级阶段的过渡与发展,降低运输服务的成本,提高运输服务的完整性和整体效率,降低交通运输行业的能耗水平与环境污染,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健康、稳步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