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斌婷
如今,义乌一些商铺销售的进口食品,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睐,还有不少人喜欢在网上购买类似进口食品。但对如何分辨这些进口食品是否有质量保证,却并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清楚明白的。对此,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醒,不论是在实体店还是网店,市民购买进口食品时,需要特别注意食品外包装上是否有中文标签,“无中文标签相当于无检验‘合格证’”。
【市民遭遇】
花费千元网购进口美食 大多没有贴过中文标签
这段时间,家住秦塘小区的小吴闷闷不乐,因为她怀疑之前在网上买的进口食品很可能是假冒产品,“这些进口食品大多没有贴过中文标签”。
小吴是个网购达人,今年10月份以来,她开始喜欢上了在网上淘各种进口美食:意大利巧克力、泰国水果干、越南巧克力面包干、丹麦曲奇饼干、韩国饮料……小吴对各类零食如数家珍。仅10月、11月两个月,她就在网上花费了1200多元。“进口食品价格比国产的要贵些,不过口味相对更正宗。”小吴说,虽然有些进口食品实体店也有售,但她更喜欢网购,“网购价格更实惠些不说,还能送货上门”。
不过,本月中旬的时候,有朋友突然告诉她,她网购的进口食品很可能是假货,还让她回家检查这些进口食品有没有贴过中文标签。等她回家一检查,瞬间傻眼:新购进的一批价值200多元的进口食品除了一样有贴过中文标签,其他都没有找到中文标签。之后,她上网搜索发现,上月初有一位67岁的老人花了3万多元网购费列罗金莎巧克力,因其无中文说明获赔10万元。“如果没有中文标签的是真的进口食品,哪还需要赔偿啊?难道我这两个月吃的都是假冒伪劣产品?”对此,小吴十分担忧。
【记者调查】
部分实体店进口食品 包装标志不够规范
关于是否喜欢购买进口食品以及如何辨别进口食品真伪,记者随机采访了7位市民。7位市民都表示曾经购买过进口食品,其中一位市民说自己的孩子只爱吃进口零食,经常带其上超市挑选,她的侄女也常会网购一些寄回。但对于如何辨别进口食品真伪的问题,却只有一人回复说可看中文标签区分,其他的都说不曾关注过,“看外包装有外文标签的就信了”。
如今,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各地进口食品小商店越开越多,就连一些大型超市也开始经营进口食品。就此,记者近日走访了义乌市区部分销售进口食品的小商铺和大型超市,发现超市内的进口食品基本都有中文标签,而部分小商店内销售的进口食品,却有部分没有中文标签。
记者在化工路一家大型超市看到,某品牌的饼干外包装上,标注了“印尼原装进口”。虽然该品牌不同口味的饼干外观有所区别,但都用加贴方式将中文标签标注在食品外包装上。而在长春二区一家销售进口食品的小商铺内,店内有部分食品的外包装全部为外文,没有任何中文标签。而即便是同一品牌的食品,也是只有部分产品有中文标签。据店员介绍,中文标签都是厂家制作粘贴的。至于为什么有些有,有些没有,她也不清楚。
【部门声音】
中文标签是检验“合格证”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商品必须有中文标签和中文说明书,任何人不得销售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的预包装食品。根据强制性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规定,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原产国国名或地区区名,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据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与食品检验检疫处工作人员介绍,关于进口食品的销售,境外的生产商首先要到检验检疫局进行备案,而贮备进口食品的进口商或者销售商,也需要到检验检疫局进行备案。备案后,要对每一批销售产品建立流向销售表。其次,要对进口食品进行标签审核。所有进口食品都需要标注中文标签,而中文标签的内容需要涵盖品名、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食用有效期、配料表以及国内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等。
该工作人员说,中文标签多数是厂家生产时已经标注好的,或者准备进口时加贴的。但中文标签无论是加贴的还是原包装上有的,只要中文标签内包含了品名、规格等七项内容,都可以算为合格产品。但如果进口食品没有任何中文标签,则该食品未经过检验检疫部门检验,或者是来源不明确的食品,网络渠道流通的进口食品也是如此。“希望消费者选购进口食品时,要留意进口食品的外包装上是否有中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