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国家新丝绸之路战略规划的落地实施,雄踞长江上游的重庆已配套出台了一套“三洋两洲国际物流中心战略”。近日从重庆市交通委员会独家获得的信息。
据了解,未来几年,重庆计划充分利用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优先吸引港航企业,通过PPP模式投资枢纽型港口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并与长江中下手地区联手培育和做大江海联运市场。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主任滕宏伟对中国海事服务网表示,未来重庆将升级基础设施、建设航运服务聚集区、加快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和江海联运,最终要构建联通三洋两洲的国际物流中心。
提升航运基础设施条件
根据交通运输部“深下游”、“畅中游”和“延上游”部署,积极参与、全力配合,提升重庆境内长江航道整体通过能力。加快嘉陵江、乌江等干支直达航道的建设,打通四川、贵州、陕西等省出海通道,到2020年,使全市高等级航道达到1687公里。加快万州新田、涪陵龙头山等枢纽型港口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加快扩大三峡枢纽通过能力前期研究进程,推动三峡新通道建设。
建设重庆航运服务聚集区
以重庆航运交易所为载体,建设航运服务聚集区,提升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结算、航运人才等服务功能,形成全国内河有影响力的航运交易中心、结算中心、信息中心和人才中心。吸引航运、金融、贸易等高端复合型人才集聚重庆,国内外大型航运、物流企业总部和货代、船代、金融、保险、仲裁等机构注册重庆,加快形成重庆航运总部经济。
加快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
完善高速公路网络,畅通与周边地区的通道出口,强化与国家主通道的交通联系,实施重点路段扩能改造、提高通行能力。加快干线铁路建设,打通连接京津冀地区的快速铁路,连接长江沿线城市的货运专用通道,同时完善区域间和城际间铁路网络,提升铁路枢纽地位。完善公路、铁路与港口的连接通道,重点推进铁路进港工程建设,提高“渝新欧”班列营运水平,通过公铁水联运,提升重庆港对西南地区江海联运物资的辐射和集聚能力。到2020年,使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000公里,铁路里程达到30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5亿吨,周边地区经重庆港中转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加快发展江海联运
发展新能源、低碳环保船型,推广“三峡船型”、“江海直达船型”;建设长江内河集装箱运输订舱平台,提供全程物流信息查询,通过组建联盟、航线共享、舱位互换,提高江海联运船舶运行效率。引导重点港航企业延伸物流链条,由单一航运企业向全程物流企业转变,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做大江海联运市场,提升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对西部内陆地区江海联运的中转枢纽功能。
从国际航运发展历程来看,海运兴,则内河兴;航运兴,则经济强。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施,长江上游地区汽车工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内陆地区经济发展与海运业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同时也为海运业发展提供庞大的潜在市场。
构建三洋两洲国际贸易大通道
构建重庆“一江两翼联三洋”国际物流交通枢纽骨架,往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连接长江经济带,到达太平洋;往西北通过“渝新欧”国际铁路通达欧洲,连接面向欧亚大陆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往西南通过渝黔、渝昆交通走廊通达印度洋,连接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全方位提升重庆对外开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