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作为我市主要支柱产业的地位正进一步夯实。市物流发展管理中心日前发布我市上半年《物流业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431.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0.9%,较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为620.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5.69%,较去年同期降低0.1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1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额11279.22亿元,同比增长8.98%,与全社会物流总额基本持平;社会物流企业实现总收入594.09亿元,同比增长2.2%。
物流业占gdp比重上升
仅次于装备制造业
按现行价格计算,上半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0.5%上升到10.9%。上半年,我市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装备制造业16.42%,造船业0.75%,石化9.08%,电子1.38%。物流业增加值仅落后于装备制造业,分别高于造船业、石化、电子产业10.15、1.82和9.52个百分点。物流业已成为支撑大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分行业看,由于受到经济增速放缓、外贸进出口乏力等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71.5亿元,占物流业增加值总额的63%,占比下降1个百分点;受益于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高速增长,批发零售业物流实现增加值159.7亿元,占物流业增加值总额的37%,占比上升1个百分点。
商贸物流发展加快
地方工业物流仍占主导地位
上半年我市社会物流中农产品、地工产品和市外流入物品物流总额比例分别为2.91∶47.51∶49.58,市外流入物品物流总额占比上升1个百分点,地工产品物流总额占比下降1.64个百分点。其中,农产品物流总额增速同比提高7.4个百分点,市外流入物品物流总额中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增速同比大幅提升了31.27个百分点;市外流入物品物流与农产品物流总额占比双双上升,表明我市商贸物流发展加快。
与去年同期相比,虽然地方工业产品物流总额占比下降1.64个百分点,但仍占据主导地位,现代化装备制造业、造船、化工、电子、生物制药等现代工业的发展促成了社会物流总额绝对数额增长。
冷链物流迅猛发展
拉动农产品物流总额增长
去年下半年我市全面实施农业十大工程,今年上半年我市冷链物流业加速发展,成为推动农产品物流总额增长的两大重要因素。据悉,总存储能力达5万吨的大连獐子岛中央冷藏物流项目一期冷库投入使用;大连盛兴水产品交易市场冷库竣工,近50个容量20吨的新型冷库正式启用;后盐农副产品批发物流配送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原油、天然气进口利好
市外流入物品总额增速迅猛
市外流入物品物流总额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我市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力,上半年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原油及其相关产品的进口。2014年,我国政府逐步调整了原油进出口政策,作为我国原油战略储备基地的大连原油及其相关产品的进口量在上半年有了显著提升,今年上半年,进口原油货值达411.6亿元,同比增长39.3%,液化天然气的进口货值从去年同期的几乎为0,增长到今年上半年的48亿元。
传统物流企业收入下滑
竞争压力加大
受海运业持续低迷、东北腹地经济增速放缓、外贸进出口乏力等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企业总收入252.09亿元,同比下降7.56%,增速下滑12.04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企业收入230.2亿元,同比下降8.26%;批发零售业收入状况相对较好,实现收入342亿元,同比增长10.82%,增速同比提高8.71个百分点。
快递业务总量增长
本地快递企业增速、规模待提升
今年上半年,全市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937.58万件,同比增长44.52%。在快递企业收入方面,全市快递企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55%,占邮政业务收入63.7%。
但从全国层面看,我市快递业的发展速度与总体规模还有待提升。据国家邮政局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总量同比增速约为53.7%,高于我市增速约9个百分点。
物流总费用占比略有下降
企业型升级初显
今年上半年,我市物流总费用占比有所下降。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投入不断加大,锦程物流、航运在线、口岸物流网业务量逐年增多,gps、rfid、erp、自动仓储库等先进物流设施、装备在企业的投入不断增加等。
我市社会物流总费用组成结构中,运输、保管、管理总费用之比为60.4∶13.9∶25.7;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物流费用总额的比例约为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