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蓄水通航的成功,航运企业原指望千吨级船舶可经长沙直达湘潭,湘江航运就此告别枯水期“靠天吃饭”的历史,但目前看来未来形势并不乐观。
10月15日,记者拨通湖南远洋航运公司业务部的电话,对方告知目前从长沙到上海港宝山集装箱码头需时15~16天,“比夏天运输时间多了几天,主要原因是湘江又进入枯水期。”记者问:“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建成后,不是解决了湘江的枯水问题,可以通航2000吨级船舶吗?”对方表示:“目前湘江上运输的船舶还都是1000吨级左右。”并追问记者,“你有货要运吗?衡阳的话,可以提供拖车服务,现在长沙到上海一只箱子2000元。要走就尽早走,过几天可能连通航都成问题。”
10月26日,记者再次拨通上述公司的电话,对方告知:“现在湘江水位一路走低,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前几日水位降至20.6米,每天的过闸船舶只有两三艘,大量船舶滞留在湘江上,货物如要赶时间,还是公路运到就近的长江港口吧。”
湘江又见枯水期
10月25日,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在网上发布公告:近日,由于久旱无雨,湘江上游流量急剧减少,同时受三峡蓄水影响,洞庭湖顶托消失,使湘江干流进入近15年以来最长的枯水期,湘江航运受到严重影响。
就在公告发布前的10月10日正是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蓄水通航一周年。一年前的2012年10月10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蓄水通航,多家媒体都在报道中表示: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是一座以改善湘江通航为主,兼有保障供水和灌溉、改善环境、过江通道、发电等多重功能的综合性枢纽工程,这次截流蓄水后,湘江水位将抬高至26米以上,可确保1000吨级船舶全年通航;2014年工程全面建成后,2000吨级船舶可自由航行。
之后一年中,公开报道均显示湘江长沙综合枢纽通航能力有所提升:过去一年里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过闸9.5万次,过闸船舶约5.8万次,过闸货运量2980万吨。但一家航运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今年我们已经遭遇几次告急。夏天时,因为湘江水位过低,有2艘船被困湘江。据我所知,7月份有一天居然有100多艘船舶在株洲段搁浅,经过航电枢纽组织调水,被困船舶才通过。”“以往湘江也有冬季枯水期,但这么低的水位近年来还是第一次见。”该人士表示。
据了解,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期间,湘江长沙段水位平均处于25.35~26.35米,曾“重创”湘江的航运市场。当时,湖南远洋运输公司、上港集团长江物流湖南有限公司、长沙捷安航运有限责任公司、长沙畅通物流有限公司4家航运企业超千吨级以上船舶只能行驶到长沙新港,然后通过中小型船舶转运,或是转公路运输。
据悉,往年枯水期尚有业务的长沙新港,最近首次连续几天出现“空港”现象,无一艘船舶进出。据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唐忠良介绍,与港口有业务往来的所有船舶,现在全部滞航在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上下游,等待过闸。
逼停船舶的主要原因是湘江长沙综合枢纽2号船闸的引航道水深不够。该引航道设计水位为21.9米,底标高为17.5米,即设计水深为4.4米。但目前实际水深仅1~1.2米,船舶无法通行。“去年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蓄水通航以来,引航道一直处于半施工、半通行状态。本来底标就过高,一旦水位下降,水深就不够了。”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海事处负责人解释道。
港航业受创
近年来,湘江流域经济步入一个发展期,货运量逐年提升,且货物多为大宗货。湘江与长江中下游之间的货运特别适合大吨位船舶运输,但每当湘江进入枯水期,千吨级船舶只能到达岳阳港,货物只能通过小船过渡运输到长株潭地区。
湘江航道受阻,湘江上的航运企业受累最深。据湖南省船东协会秘书长张迪奇介绍,仅10月20–22日停航期间,长株潭地区航运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200多万元。
只要湘江水枯,超千吨级船舶进出长沙段只能装载五六成。受水位制约,500吨级船舶无法进出株洲港、湘潭港,来自重庆、湖北、江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等外省市大型船舶进不了湘江。“减载、加载,加载、减载……如此倒腾于大小船间,每吨中转费用比直达要多20%~30%。”一家航运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湘江水枯时,只得站在岸上,看着货源流向公路和铁路。
目前就有部分从上海到长沙的船舶选择在下游城陵矶新港卸货,转为公路运输到长沙,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湘钢)物流中心主任肖霞光介绍, 湘钢每天到港的进口铁矿石3.5万多吨,出港的钢板有3万多吨,现在,被迫水转陆运后每吨增加20元成本。
“我们本希望随着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蓄水通航的成功,千吨级船舶可经长沙直达湘潭,湘江航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告别枯水期‘靠天吃饭’的历史,但目前看来未来形势并不乐观,枯水期间货源在不断流失。”湖南远洋航运公司业务部一位人士表示。
船舶不能进出港,让昔日繁忙的长沙新港变成了“空港”。10月20日对长沙新港来说是一个难以忘却的日子––该港投产以来首次出现没有一艘船舶停靠的状况,集装箱和件杂货码头装卸作业全部停摆。据悉,目前长沙新港有300多只集装箱滞港待运,港口每天的直接经济损失20多万元。
据悉为缓解大量船舶滞航的问题,湖南水运管理局正全力以赴战枯水,以保湘江航道畅通。一是维护湘江干流长沙段基本通航条件,对长沙枢纽下游至湘阴濠河口河段碍航滩险进行应急疏浚,尽可能维持500吨级船舶的基本通航条件,航道水深保持在1.6~1.8米;二是加强船舶过闸调度,减少船舶积压,在应急疏浚前,尽快组织空载和吃水较浅的船舶过闸,疏浚期间按航道实际水深合理安排船舶过闸;三是实施联合调度,组织全省海事实现联动监管,对通过枢纽的船舶实行严格签证,杜绝超吃水船舶进入枢纽水域;四是加强联合调水,协调上游枢纽,合理调度枢纽用水,必要时申请省防指集中调水保航,使积压船舶尽可能放行。
目前,湘江长沙枢纽船闸可通过千吨级以下的船舶,但千吨级以上船舶的通行仍存在问题,据相关人士表示,随着枯水期的延续,水位极可能继续下降,未来形势仍不容乐观。
探究断航原因
以往湘江跨年枯水期一般为10月份至来年的3月份,总共5个月的时间,长点的话6个月,但现在“一年两头枯”的时间一年比一年长,水位一年比一年低。
近年来,冬季降水较常年更少,尤其是今年,湖南进入秋季以来降水更少,9月26日以来湘江流域近27天未降大雨。这导致湘江无水的窘状,枯水期自然就提前。
湖南省交通院港航专家刘学著介绍,干旱并非湘江水危机的惟一诱因,长江三峡等巨型水电站的修建是导致湘江枯水期提前的根本原因。据介绍,长江三峡筑坝之后,在抬高蓄水水位的同时,又使下游长江河道水位降低,致使洞庭湖区枯水期提前、低水位频繁,湖区及湘资沅澧四水通航条件恶化,通航保证率下降甚至出现断航现象,通航安全受到威胁。此次湘江枯水也受累于9月10日开始的三峡库区新一轮175米试验性蓄水,让出库流量大大减小。根据国家防总批复的三峡水库今年试验性蓄水计划,为确保下游用水需求,9月中下旬和10月份,三峡水库入库和下泄流量分别按不小于1万立方米/秒和8000立方米/秒控制。
另据三峡工程研究预测:到2022年,洞庭湖城陵矶河段由于河床冲刷枯水位将下降1米,到2052年,将下降2.2米。水位的降低将使洞庭湖的蓄水保水功能进一步降低,洞庭湖将基本消失,湿地和生态将受到严重影响,湘江、沅水两条国家高等级航道枯水期将面临断航,湖南航运将受到根本性制约。
此外,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湖南大小水利工程遍地开花,湘江上游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衡阳、株洲都建有水电站,直接导致湘江有源头而无源头水的现象,只能靠天得吃,一旦遇到多日不降雨,通航就成问题,另外上游大量修建水电站也导致水量流失。以2006年12月竣工的株洲空州岛航电枢纽为例,水位被抬高之后,水体压强增大,对河床的渗透性增强,一部分水被分流到地下河。
熟悉当地水利管理的人士表示,湘江水位严重下降的背后,也与航道缺乏有效维护、船舶缺乏有效监管有关。据悉,长株潭水域通行过多的砂石船,尤其是小船拉重货,一旦超载的小船在江中遇险,船主往往将砂石直接弃入江中,长此以往使航道变窄或在江中形成浅滩,河道容水量发生变化,枯水期加速江水外流,水位变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