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漯河龙和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员工不过几十人,营运车辆不足百辆,辐射范围也仅包括豫中南及周边地区。如今,龙和公司已发展成为集公路运输、汽车维修、驾驶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道路货物运输三级企业,拥有各种营运车辆400余辆,2011年度营业收入达到2亿元,纳税650余万元,并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设立了信息物流办事处。
去年,由于看重我市得天独厚的交通及区位优势,全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企业---美的集团抢滩漯河,斥资5.6亿元在源汇区建立了美的漯河物流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集销售、物流、仓储、包装于一体的豫中南销售总公司,成为豫中南乃至河南最大的美的物流配送中心,辐射安徽、湖北、河南等省,预计年实现税收2000万元。
本土物流企业蓬勃发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纷纷入驻。这是近年来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抢先布局、高端定位,全力搞好物流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全市物流业呈现出大发展、大调整、大提升的喜人态势。”市发改委主任陈鹏辉这样总结。
大发展集中体现在全市物流业规模快速扩张、物流业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据统计,2011年,全市公路货运量达到4281万吨,比2009年增加1175万吨;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639765万吨公里,比2009年增加210621万吨公里;全市公路货车总数达到25503辆,比2009年增加2712辆;货车总吨位数达到148404吨,比2009年增加42575吨;物流业实现地税收入从2009年年底的5209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11016万元,实现了翻番。截至2011年年底,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有182家、个体工商户412家,注册资金达到3.5亿元。
大调整突出表现在物流业基础建设日趋完善、物流业主体竞争力日益增强。日益完善的交通体系,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截至目前,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15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97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铁路方面,铁路在我市境内总长度为249.99公里(含复线、专用线),现有铁路货运场(站)4个(东货场、北货场、孟庙、散堆货场),累计21.7万平方米,有13条铁路专用线。随着沙河复航工程的开工建设,将打通通往上海、长三角、珠三角的大宗货物水上运输通道,实现漯河人多年来通江达海的夙愿,往日商埠重镇将重现当年百舸争流的繁华景象,漯河将成为内陆为数不多的综合交通枢纽。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完善、便捷的交通体系成为众多制造企业在向服务经济转变、降低服务成本、增强市场控制力过程中,纷纷入驻我市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双汇物流、宏运集团、市公路运输公司等一批本土物流企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经营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6家,通过国家A级物流企业认定的物流企业达到4家,培育出了全国物流百强企业、国内最大的冷链物流专业公司、国家AAAA级物流企业---双汇物流,2011年经营收入近10亿元。
大提升表现在物流业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物流业集聚发展态势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市围绕粮食、食品、电器、汽车消费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全国冷藏物流中心、全国重要的粮食物流基地和区域电子电器物流基地、汽车物流基地,物流业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以双汇物流为代表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已经覆盖我国大陆所有地区,漯河作为全国冷链物流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区域粮食物流中心地位初步确立,全市粮食总仓房1500多座,总仓容达到421万吨,年粮食转运量达到1560万吨,是全市粮食总产量的近10倍,辐射东北、西南等以及省内周边驻马店、许昌、郑州、洛阳等市;豫中南最大汽车贸易物流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祥华汽贸城目前已入驻4S店45家,2011年营业收入达到18.3亿元,实现利税超过6000万元、销售汽车1.87万辆;区域重要的电器物流分拨中心加快推进,海尔、美的、格力、长虹等家电巨头纷纷入驻我市。
与此同时,我市物流业集聚发展和物流专业园区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地域分布看,交通物流设施和物流活动呈现向省级产业集聚区和高速公路、环城快速通道等重点区域集中的态势;从行业分布看,我市物流业专业化、细分化发展态势明显,农产品冷链物流、粮食物流、家电物流、汽车物流等专业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目前,我市规划在建物流园区19个,累计占地面积9673.7亩(含规划面积),总投资162.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