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京东、凡客等电商企业自办物流愈发得势,逼得快递企业老总紧张求救主管部门下令禁止跨界;另一方面,受政策限制多年的外资快递巨头将正式获牌进攻中国市场。在经历了几年快速成长的好日子之后,民营快递业突然发现,今后的“饭碗”恐怕不是那么好端了。
国内快递市场从未像现在这般充满浓烈的硝烟味。
这边厢,京东、凡客等电商企业自办物流愈发得势,逼得快递企业老总紧张求救主管部门下令禁止跨界;那边厢,受政策限制多年的外资快递企业联邦快递、UPS等将结束曲线侧进,正式获牌进攻中国市场。
201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23.4亿件;201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36.7亿件;到2012年,仅第一季度就达10.4亿件。快递业正在以最疯长的速度成为社会商品流通的重要通道。而在这最重要的快递通路中,民营快递占市场份额的67.6%。自5月1日起,《快递服务》系列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一个“跑腿”的行业有了国家标准,由此也带来资本的全面抢食。这个从“草根”成长的快递业将如何发展?尤其是在经历了几年快速疯长的好日子后,民营快递市场愈发竞争激烈。而政策对国有和民营快递业的区别对待一直存在,“靠腿脚跑出来”的民营快递业一时面对众多资本的蜂拥加速、政策篱笆的逐渐撤去会否导致份额的骤然嬗变?
电商自办物流抢地盘
直到圆通速递老总喻渭蛟“呼吁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制止电商跨界”的话语出口,外界才意识到电商平台的自办物流现象让快递企业多么紧张。
在日前天猫与9大快递企业战略合作发布会上,中国快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达瓦透露,包括京东商城、凡客诚品等在内的电商网站都已经向国家邮政局提交全国性“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申请,按照邮政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大概在45日内审查核实的流程计算,不出意外的话预计最快7月份就可“获牌”。
虽是“先上车后补票”,但“快递业务许可证”的获得将从此给予京东、凡客等电商企业一个全国扩张快递业务的合法身份证。这意味着京东、凡客等电商企业在全国跨区域拓展快递业务从此没有了政策的风险后患,此前暗中加紧对物流渗透的部署将从此回归阳光大道,高举高打。
快递企业老板们的“紧张”不仅在于抢食的竞争对手又增加了几个,更在于京东、凡客等电商企业与快递业的复杂依存关系。
可以说,如今快递市场迅猛发展的“一半的勋章”要给予电商平台。正是得益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购业务的兴起普及,传统快递企业获得巨大的增长。记者从国家邮政局了解到,201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23.4亿件;201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36.7亿件;到2012年,仅第一季度就达10.4亿件。这其中,快递业务超过1/3的市场和企业靠电商平台“养活”,电商为快递业每年贡献了超过50%的增长量。2011年,光是淘宝网和天猫商城每天的包裹量就超过800万件,支撑“四通一达”等国内快递企业超过六成的业务量。阿里巴巴的马云甚至放言,没有电商就没有中国的快递业。
但让快递企业“爱恨交加”的是,如今电商网站在实力壮大之后,却又开始抢占快递企业的地盘。目前,除了阿里巴巴系平台电商承诺不自办物流外,京东、凡客、亚马逊中国、1号店等几乎所有国内电商网站都有自办的物流体系。“京东等自办物流若形成愈发加重的行业效仿趋势,完全有可能冲击快递业的业务增长。”物流业资深专家、中国快递网首席顾问徐勇如是说。
目前,在业内看来,快递业是国家鼓励充分竞争的市场行业,圆通速递等希望国家邮政部门进行协调禁止的抗议终究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自说自话”,但电商自建物流对民营快递企业市场的挤压和冲击却有可能愈发强势。
因为,眼下除物流仓储业务可为电商服务增值外,京东、凡客等电商企业自办物流的根源恰恰都直指目前快递业
发展的不成熟。即使包括民营快递企业也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国内第三方物流成长速度目前仍远落后于电商发展速度,短期内能力、运力、服务质量和水平都无法达到电商的需求。
对于消费者来说,电商公司现有提供的自办物流体系服务除了价格上的优势之外,服务态度和水平也远比专业的第三方快递企业服务好,比如京东物流、凡客如风达等受到普遍认可。相比之下,通过其他途径(网购)购物所使用的快递企业中,公认的持有口碑者却仅顺丰一家。而在消费者心中,中国民营快递企业除了价格便宜外,并不比中国邮政系统服务质量高到哪里去,尤其是安全性、信任度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更差。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秘书长刘建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虽然电商自办物流的投入非常大,建成后对快单规模以及人员素质的要求也都非常高,同时还存在着成本和管理难控制、专业化程度低、效益评估难等几个问题,但企业多元化发展、跨界物流等也并非没有成功先例,比如海尔物流就做得很成功。刘建新认为,在电商自建物流趋势逼抢下,快递企业首先顾虑的不应是寻求行政保护的非市场思维,而是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应对,如何增强自身的优势更有意义,否则后期将眼睁睁地目睹更多市场份额的流失。
中国快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达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美国才3亿多一点人口,每年的递送量80亿件,而中国仅网民就有5亿。按发达国家的标准,快递业的营业额大概占国民经济GDP的1%左右。以此计算,国内快递市场的盘子少说也有4000亿元。”达瓦也认为,如何抢得更多的蛋糕比口水战来得有意义。
外资快递业重现“狼来了”
然而,比担心京东、凡客等电商自办物流壮大更为迫切的是外资快递终于“狼来了”的正面冲击。
5月31日,国家邮政局网站公示信息显示,为期一周的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和优比速包裹运送(广东)有限公司(UPS)申请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审核情况的公示正式结束。这意味着联邦快递和UPS或将正式获颁牌照,取得在中国经营国内快递业务的“通行证”。这是2009年《中国邮政法》实施以来,外资快递企业第一次面临的“政策解冻”。
刘建新告诉记者,外资快递企业最初是以货运代理的物流方式进入到中国市场,早在多年之前就开始经营中国国内快递业务,但当时快递业务隶属商务部管辖,商务部对外资公司的运营并无限制。随着我国邮政政企分离的进程和2009年新《邮政法》出台,政策增加了对外资企业经营国内信件业务的运营限制,并要求快递企业在业务扩张上需重新向邮政部门申请运营牌照。
由此,联邦快递、UPS、中外运敦豪等外资快递巨头受政策限制,不同程度地放慢了中国国内快递业务的发展步伐,在国内的业务主要都以物流为主,“曲线”开展一些快递业务,所占份额仅3%左右。
如今重新获得国内快递牌照,两大快递企业是否将重新调整并将加速在中国业务的发展?这几乎被目前业内普遍肯定。
按照国家邮政局所披露的信息公示,联邦快递和UPS的中国公司将分别以北京顺义区和广州白云区为基地,经营除信件外的国内快递业务。联邦快递申请在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天津、大连、郑州、成都开展国内快递业务,而UPS则只是在上海、深圳、广州、天津和西安五地经营国内快递业务。
虽然目前牌照的业务范围尚局限于部分一线城市,但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早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四大国际快递巨头联邦快递、UPS、DHL、TNT就开始以收购在华合作伙伴的方式介入国内快递业务。不过受到经营许可的限制,洋快递经营国内快递业务一直“名不正言不顺”,业务量所占比例较小。此次一旦牌照到手,无疑将加快其分食国内快递蛋糕的步伐,也使得本土快递企业和国际快递巨头的竞争更加激烈。
徐勇表示,以联邦快递和UPS的野心,很可能会在一年内调整其国内快递网络布局,扩大其经营范围。徐勇介绍,仅2007年,外商在中国物流领域的投资项目就达6996个,占外商同期中国投资项目个数的18.5%。四大巨头TNT、FEDEX、DHL和UPS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有转运枢纽。
以DHL为例也可以看出外资快递企业的“坚持”。在去年7月宣布退出中国国内快递市场之后不到60天,DHL又高调宣布,到2015年以前,DHL全球货运将新增5个分支机构和20个销售办事处,并要覆盖中国30%的三线城市。
“一旦他们拿到快递许可证,完全可以想像会有多大的市场动作。”徐勇说,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快递企业只看重高端市场,也恐怕是表面现象,过于乐观。
在联邦快递和UPS获得快递业务许可证的消息传出后,相比快递企业断定“电商平台自办物流不出五年”的自信,民营快递企业对于“外资狼”的进攻却多少没了前者这份斩钉截铁的底气。而最让民营快递企业担心的是,与国内快递企业发展迅猛但规范不足的现状相比,外资快递业巨头大都已具有成熟发展经验和强大资金实力和服务水平、现代化技术水平,高出国内快递企业几个量级。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际快递巨头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公司业务上,而个人快递业务并非“主力”。而两家外资“大鳄”国内业务占其全球业务的份额也还微乎其微。但徐勇指出,外资快递企业在国内主要一线城市的网络布局通过合资或购并早已准备就绪,一旦牌照到手,他们能很快渗透。而完全可以预估的是,在国内快递业服务质量差、核心竞争力低的局面下,不排除外资企业会运用惯常的并购手段加强市场份额。
记者留意到,国家邮政局5月25日发布的《2011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分别为29.4%、67.6%和3.0%,但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却分别为35.8%、49.4%和14.8%,这表明洋快递在经营能力上有着明显优势。
当然,本土民营快递企业也有着洋巨头不具备的优势:一二三四线城市全覆盖的网络优势。洋巨头目前只是布局到数个一线城市,而快递行业的特点是全程全网。“这一点与当初连锁业的"狼来了"有点像。洋超市进入中国,曾有人预言本土超市很快就会垮下去,但连锁业的土洋竞争,网点数量的竞争也是关键一张牌。”
刘建新告诉记者,按照国家邮政局网站贴出的公告,联邦快递和UPS两家外资快递企业目前仍然有地域和内容的限制。按照《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有效期限为五年,许可范围、有效期限,管理亦实行年度报告制度,除上述城市外,外资快递或仍将遭遇一些政策审批的限制,由此短期内不会给本土快递企业构成直接冲击,短期内市场格局不会改变。但长期而言,外资快递企业网络扩充将成为趋势,一定会是一次触发行业深刻变革的洗牌,本土快递企业需要从经营理念和服务品质上做出改变。
本土快递转型应对
面对电商巨头和外资巨头的逼抢迅猛,“口水战”显然无用,民营快递企业应该如何狙击。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5月31日,顺丰速运旗下电子商务网站顺丰优选正式上线。按照计划,顺丰优选定位于中高端食品网购网站,目前拥有9个品类5000余款商品,以进口食品为主,目前占到所有商品的75%至80%。
随后,申通快递也对外透露,申通投资的电商平台“爱买网超”有望在7月初上线,模式类似1号店,即定位于大众消费百货类商品的电商平台。而在此前,已经有中国邮政、圆通快递、宅急送等大型快递企业进行过电子商务行业的尝试,韵达快递、中通快递等企业也曾公开表示,将开展电子商务业务。
相对电商的跨界自办物流,快递企业转型电商却被视为是无奈的出路。“电商企业自建物流是不得已的选择,快递去做电商却是在
找最后的出路,是在自救。”一位知名民营快递业的高管表示,目前电子商务持续增长,仍给快递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寻求多元化,尝试多种形态延伸业务。
一定程度上而言,民营快递在过去几年迅速争得国内快递市场的半壁江山,与国家政策对外资快递企业的限制不无关系。如目前各快递企业市场份额所见,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竞争中,民营快递以67%的市场份额成为当前的市场老大。
但是,不能不看到,尽管目前国内民营快递企业占据绝对优势,但其基础薄弱,如民营快递企业2011年的业务量虽然完成24.8亿件,但实现业务收入仅374.5亿元,相比较国有快递企业全年业务量完成10.8亿件,实现业务收入271.1亿元,以及外资快递企业的业务收入和利润而言,都有待提高。
“一旦国际巨头形成反扑,电商等其他企业加剧分食,国内快递企业,尤其是民营快递企业如此单薄的利润率不一定顶得住。”业内人士援引UPS和中邮速递数据比较说,UPS2012年第一季度的合并收入总额增长了4.4%,达131亿美元,营业利润为15.7亿美元。其中国际快递收入为29.7亿美元,营业利润4.08亿美元,利润率高达13.8%。相比较之下,国内快递企业的利润率则低得多。中国快递第一股的中邮速递近期IPO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其营业利润率仅为4.71%,而中邮速递是国内惟一有资质且运营利润最高的商函和党政机关函件的快递企业。
显然,靠腿脚跑出来的快递行业新一轮的洗牌已拉开帷幕。
不管是不是巧合,在这个节骨眼上,圆通速递高调推出了自己的飞机。“一旦外资进入快递行业,竞争无疑将会加剧。”圆通速递新闻信息部高级经理周晔透露,快递公司将迎来一个拼服务和比速度的时代,公司现在是3架飞机,争取在5年之内添置到38架飞机,组建自有的航空公司。
早在5月4日,中国邮政速递发行新股也已通过初审,其在招股说明书中就表示,将首发40亿股,募集到的资金将用于扩建速递物流邮件处理中心和仓库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及购买运输设施。这给了正在“贴身肉搏”的国内快递行业“上市圈钱”以摆脱残酷竞争困局的巨大想像空间。不过,在外资品牌大举扩张中国市场的压力下,资金输血只是加剧“价格战”的血腥程度,而不能培育出具有真正竞争力的快递品牌,那么国内快递企业的前景并不乐观。
同时,靠“低价”赢得市场的“新生代”快递公司带来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麻烦。网购节日促销,搞“免费”派送,因业务量骤然加大,经常让这些廉价快递公司“爆仓”。
高速发展之中,快递业的盈利空间其实在逐年缩小。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政策法规研究处副处长吴晓明介绍,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快件平均单价为27.04元,至2011年则降为20.65元。统计数据还显示,2005年,快递业利润率最高可达30%以上;而至2011年,平均利润率仅为5%到8%。重庆市快递行业协会会长马斌生说,去年重庆的同城快件,民营快递的平均价格是7.71元,基本只能维持生存,根本没有精力和实力去搞网络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只有以更完善的网络、更快捷的投递、更人性的服务,才能在未来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无论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真正到了反思现状、奋起改革的时候了。”
“新一轮的整合开始了,看谁能活下来。”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货运部党委书记周达认为,快递行业新一轮洗牌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