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经济带是我区经济跨越发展重要增长区域。全力建设以西江水运为重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加快向珠三角等先进生产力地区靠拢,是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对加快“两区一带”协调发展作出的具体部署。依托西江黄金水道构建以西江水运为龙头的西江现代物流体系,则是贯彻落实这一部署的重要举措。
构建西江现代物流体系,把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与“珠三角”这一世界加工制造中心紧密联动的次中心,是加快向珠三角等先进生产力地区靠拢的现实途径。在当前产业结构大调整背景下,“珠三角”周边省区都不约而同把承接粤港澳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作为发展战略。地区之间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投资环境的竞争。我区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中胜出,就要在大力优化同质性企业投资环境影响因素如政务环境、金融税收、用地政策等的同时,着力构建以西江水运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体系,扬西江直接连通“珠三角”的差异性优势,充分发挥水运运量大、运价低、节能环保等优点,形成我区同质性因素不落后、物流领先、整体优胜的投资环境,才能吸引聚集更多的企业落户,从而把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世界加工制造的次中心。
构建以西江水运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体系,应按照现代物流“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的基本要求,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做好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期规划,更好发挥水运的比较优势,解决“费用不低”,做到“江尽其用”
建设以西江水运为重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构建西江现代物流体系的基础。从水运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航道等级越高,船舶吨位越大,运输价格就越低,水运的比较优势就越突出,对物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而在水运建设中,船闸、大坝等水工建筑物建设费用高昂,使用寿命长,一般至少在50年以上,而且一旦建成则无法改造。因此,必须有长期的规划来指导船闸建设,才能更好适应我区内河水运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我区规划建设中的1000吨级以上航道(梧州以上)全部通过渠化来实现,船闸成为影响航道通过能力以及航道等级进一步提升的关键性、控制性节点,从技术上看,只要船闸的等级满足要求,3000吨级航道就具有从西江干线向上游延伸的可行性。因此,需着手深入研究和尽快出台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期规划,明确规定待建的永久通航建筑物如船闸或者升船机的等级与航道长期规划相一致,为3000吨级航道从西江干线继续延伸至柳州、来宾、崇左创造基础性条件,做到“江尽其用”。
明确河段功能定位,有效保障航道畅通,解决“通而不畅”,做到“速度更快”
经过多年的建设,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已经取得重大进展,西江干线在建成高等级航道后,其航运功能的比重和对区域经济、沿江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在发电、防洪、航运三者之间,应与时俱进,明确河段功能定位,把航运功能放在更突出的位置。要研究出台西江流域梯级水库联合调度规程,统一委托电网调度中心对西江流域水库群实行日常综合性联合调度,控制好枢纽下泄流量和航道水位,有效保障航道畅通,做到“速度更快”,真正实现西江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
船闸作为重要的交通设施,应该采取枢纽整体并购或者将船闸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等方式,归口交通部门进行专业化管理,从体制上理顺通航管理关系,解决由于管理关系不顺、价值取向不一等造成西江航运不畅的问题。从近期来说,如果进行归口管理难以实现,可以在我区《船闸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补充出台船闸运行调度管理细则,对船闸的运行、检修、枢纽水库调度做出具体规定,由各枢纽业主执行,职能部门及过往船主共同监督。
大力扶持和培育第三方专业物流集团,构建西江经济带全球性现代化物流网,解决“支持乏力”,做到“服务更好”
物流业是服务于工贸产业发展的产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等特点。港口、仓储、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因而社会资本参与系统性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按照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科学规划工业园区、港口、物流园区,使三者成为能力匹配、衔接流畅有机整体,就必须在土地、税收、金融、财政等方面提供支持,通过“服务更好”扶持和培育第三方专业物流集团,使之成为引领西江物流体系建设和运营的“火车头”。
依靠专业物流集团的实力和能力,构建西江经济带现代化物流网,着力点应放在:一是建设和整合西江经济带港口、仓储、物流园区等物流设施要素,以实现其功能系统化、网络化;二是构建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服务可视化、透明化;三是连横合纵,通过参股建设、合作经营、业务联盟等方式,和国内外专业物流集团、物流需求企业广泛合作,共建西江物流网,在这一基础上连通区外物流网,形成西江经济带全球性现代化物流网;四是采取研发节能、快速、标准化新船型,开设公共固定航线定期班轮运输,推广集装箱运输方式,提供多式联运和门到门服务等等方式,切实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