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中方合作伙伴外运发展7月1日发布公告,该公司下属合营企业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计划将2009年收购的三家国内快递公司的全部100%股权,转让给民营物流企业深圳市友和道通实业有限公司。
对于转让股权的原因,外运发展的公告里称是因为目前国内快递业务竞争过于激烈,外资快递公司缺少成本上的优势。而2009 年10月1日修订后实施的新《邮政法》,规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这都影响了DHL中国业务的发展。据报道,截至2010年末,中外运敦豪下属开展中国国内业务的3家公司累计亏损约9923万元。
迟到的“退出”
DHL折戟中国市场并不令人惊讶,新邮政法的不利影响只不过是压垮这个昔日庞然大物的最后一根稻草。在DHL黯然退出的背后,赫然是一连串的战略失误和对国内快递业大环境的无可奈何。因此,让人感到惊讶的不是DHL退出了,而是在于它居然能撑这么久。
战略重心与市场定位失误 押注国内快件市场
上世纪80年代,号称四大巨头的DHL、FedEx、UPS以及TNT四家国际快递公司便已经陆续进入中国,但是蹊跷的是,截至目前为止,“四巨头”的国内快递业务一直“差强人意”,均未有实质性突破。在中国快递高歌猛进的当下,中国快递市场的竞争总体而言是一种低端市场竞争过剩、中高端市场竞争不足的态势。而在国内快件市场上,本土民营快递企业凭借其庞大的数量和极具竞争力的定价,牢牢占据着中国国内近80%的市场份额,拥有着强势的话语权。
目前环境下的国内快递市场,以规模、技术、人才和管理为优势的外资快递巨头,与以价格为优势的本土民营快递企业抢夺低端市场,并不占有多大优势。
DHL的中国战略偏偏选在了外资企业的短板上。从2009年起,中外运敦豪先后收购了上海全宜快递有限公司、北京中外运速递有限公司和香港金果快递有限公司3家公司的100%股权,整合后开始开展国内快递业务。结果,原本盈利的民营企业上海全宜快递有限公司,在被中外运敦豪收购后,迅速陷入亏损。而截至2010年末,上述3家公司累计亏损更高达9923万元。
DHL之失与UPS之得
有趣的是,同为“四巨头”之一,UPS与DHL的路走得截然不同。就在2009年DHL大肆收购,意图抢占国内快递低端市场之时,UPS并没有跟风,它把业务重点仍然放在了传统的国际业务方面当然,为了满足部分客户需要,UPS也会为他们提供某些国内包裹递送,但基本不成规模。然而就在DHL宣布退出之际,UPS却出人意料地表达了进军国内市场的意向。UPS之所以会走得这么“缓慢”,正是出于对国内快递业运营环境和政策性因素不确定的慎重考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UPS已经向邮政局递交了要求经营国内快递业务的申请,且牌照申请进展顺利,国内快递业务不久将正式开启。同时,UPS国内快递业务的相关招聘也已经开始,这次招聘的地区共包括了近十个一二线城市,此举被解读为为大规模进入国内快递业务做准备。而此前,UPS国际业务总裁丹 布鲁托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UPS希望在国内市场推出1-3日送达的快递业务。
有UPS内部人士表示,国内快递业务大规模启动后,该公司的国际业务和国内业务也会正式分开,不过在网络拓展方面,UPS将不会效仿DHL采取收购、合资方式,而是会坚持直营。
据《2010-2015中国物流运输业报告》中显示,2009年,中国国内和国际快递市场规模分别为373亿元和155亿元,未来受中国经济增长、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支持等拉动,将保持23%和33%的增长,2015年将达到1292亿元和323亿元。
相比较低端市场的竞争白热化的状态,国内快递业务的高端部分,就只有EMS、顺丰快递、联邦快递三家在做,堪称是一片不折不扣的蓝海。
DHL想要抢占低端市场,却换来了近亿元的亏损,相信在有了DHL的前车之鉴后,UPS在进入国内市场时会仔细衡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