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清流南去,两岸秀色尽染。船舶匆匆如梭,汽笛声声似歌。盛夏七月,记者来到迤逦南流的京杭大运河,领略这条贯通南北的黄金水道在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展现出的时代新姿和青春之美,感受运河之都济宁人在干事创业的激昂旋律中演绎出的精彩故事和不凡业绩。
(一)把京杭大运河比作济宁人的母亲河一点也不过分:数百年来这条黄金水道以其宽阔的胸怀和有力的臂膀,滋润这片土地,造福两岸苍生,造就了真正意义上的济宁城。在货畅其流的运河漕运、空前繁荣的商贸业、兴盛发达的手工业、蓬勃兴起的农业商品经济,以及秀中见奇的城市园林文化、融南汇北的市井民俗文化和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等诸多源流的共同沉淀下,塑造起一个“中国运河之都”济宁。从“南粮北调”到“北煤南运”,这条黄金通道发挥了沟通北南交通物流、带动辐射沿岸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巨大效应。至今仍不掩其熠熠光彩和勃勃活力。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勾勒一幅以水运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蓝图、重现黄金水道的气势和风姿、更好更快地带动济宁经济社会发展繁荣,让今天的运河之都不负先人、无愧后世,是每个生活在运河边的济宁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代服务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先导性产业,它具有关联度高、增长空间大、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等突出特点,在壮大区域经济、增强地方财力、实现充分就业、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水上运输因其成本低运载能力强而被众多商家看好。济宁是国家重要的煤炭基地,每年有数千万吨煤炭通过京杭大运河这条贯通南北的水上大动脉运往江南,黄金水道带动辐射地域经济发展功不可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进经济战略转型、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环节紧抓不放,相继制定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和历史突破。“十一五”是济宁港航发展史上投资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经济社会效益最好的时期。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市港口功能进一步完善,航道扩能升级,港航生产高位增长,运输保障能力有效增强,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市港航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随着港航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全市港航业发展迅速,各项生产指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港口吞吐量从2005年末的1854万吨,到2007年首次突破4000万吨,再到2010年完成4456万吨,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增长率达到28%。“十一五”期间我市累计完成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亿元,其中2010年完成7.6亿元。截至目前,全市水运企业达到136家,船队拖带能力由过去的5000余吨,增至目前的1万余吨,济宁港航整体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
在港口资源整合中,我市相关部门对污染大、设施落后的简易码头进行了清理整顿。重点清理取缔了梁济运河城区段34个小码头,城区段运河两岸晴天煤尘飞扬、雨天黑水横流的现象完全杜绝。在清理整顿小码头的同时,济宁港跃进港区建成投产,实现了与国外大财团、大企业的强强联合,金乡港区胡集作业区、鱼台港区张黄化工园作业区、嘉祥港区祥城、徐庄作业区、邹城港区太平作业区荣信码头等一批现代化作业区也相继开工建设
(二)登上运河长堤放眼望去,世界500强企业马来西亚森达美集团倾资3.2亿元在我市兴建的森达美港,是运河沿岸的一道风景线。这个现代化港区主要从事货物的装卸、驳运、仓储业务,以煤炭外运为主,兼营杂货业务,六个千吨级泊位,年吞吐能力达1200万吨,“森达美”作为目前江北吞吐量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内河航运码头,被人们誉为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明珠,它的建设投产对于加快实施“以河兴市”发展战略、发挥运河水运资源优势、净化南水北调的水质、带动运河经济带的快速崛起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7月1日是党的90华诞,记者来到建设中的嘉祥港,一睹这个发端于对外开放跨越发展大潮汐中的现代化港口的魅力和风采。在嘉祥港占地1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港区里,大道宽阔平直,两侧新植绿树成行,四面才种花草宜人。远远望去,青山绿水环抱中的嘉祥港展示出非凡的雄姿。谁曾想到,脚下的这土地,原来是芦草丛生、荒冢参差、沟壑纵横、鼠窜蛇行的不毛之地,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建设,建成了这个总投资5.61亿元,可以满足千吨船舶停靠通行、省内占地面积最大、工艺和设备最先进的内河港和唯一的一个内河铁水联运项目。目前工程已进入最后冲刺。继森达美港之后,又一个现代化大型港口正在运河之滨崛起。
据市港航局负责同志介绍,今年上半年,港航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的港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乘势而起。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项目建设投资7亿元。各重点项目进度加快推进,其中洙水河航道开挖工程年底通航,嘉祥船闸主体工程完成75%,预计10月底投入试运行。长沟船闸工程已完成附着物清点工作,正在进行施工招标。邓楼船闸正在做征地拆迁的准备工作。济宁港龙拱作业区已完成码头主体工程,正在安装设备,即将投入试运营。济宁运河物流交易服务中心已完成详细规划和建筑方案。北大溜航道五级改四级工程金乡段已经完工。老万福河航道五级改三级工程进展顺利,完成工程量4万立方米。微山一线船闸改建工程正在开挖土方,按照计划稳步推进。
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的同时,港航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增长。2011年上半年完成港口吞吐量2003万吨,货运量完成1331万吨,货物周转量完成56.3亿吨公里,完成集装箱运输60标箱。各项经济指标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水运市场规范有序,集装箱运输“绿色通道”正在形成。通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水运安全工作实现了全程动态化管理,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保持整体稳定。
(三)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实践,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对现代服务业的地位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我市的情况看,一方面,京沪高铁投入运营后,从根本上解决了京沪通道运输能力紧张的状况,京沪铁路的货运能力也将在高速铁路建成后得到极大释放。从某种意义上讲,高铁时代的到来,为我市煤炭、粮食、建材等大宗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就应该充分发挥京杭运河“黄金水道”的承载能力,实施运河整体开发,进一步抓好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运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不仅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带动地域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2010年11月,省政府出台《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港航业发展壮大港口经济的意见》,提出强力提升内河港航整体实力,统筹内河航道、船闸、港口建设,加快扩能升级,提升航道综合通过能力,大力发展港口现代物流,着力培育具有核心地位的港口物流公司,推动港口与大物流企业、临港物流园区合资合作,实现有机结合、互动发展。为加快发展水运业,带来了政策激励。
从目前水运行业发展现状看,我市水运建设仍呈现出与自身条件不相称的滞后状态,具体表现在:一是虽然通航里程长,但以高等级航道网为基础的现代化航道体系尚未形成。二是小码头数量多,现代化港口集疏运系统尚未形成。三是船舶发展快,但以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为标志的现代化船舶运力系统尚未形成。四是沿运经济资源丰富,但支撑沿运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运体系尚未形成。针对目前我市运河水运业发展中存在的缺憾和短板,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紧紧抓住高铁带来的历史机遇,依托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和水网优势,以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环保型港口群和干线高效、支线畅通、干支直达的高等级航道体系为基本立足点,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发展现代物流为重点,强力提升济宁港航整体实力,大力发展港航现代物流,切实强化环境保护和安全监督管理,积极培育济宁航运骨干力量,努力强化保障系统建设,按照“航道网络化、船舶标准化、港口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用5至10年时间,建成一干多支、干支相连,水陆联运、港站配套,结构合理、船舶先进,保障有力、管理科学的水运体系。计划完成投资100亿元,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市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亿吨,货运量达到7500万吨,货物周转量达到400亿吨公里。新增高等级航道140公里,通航总里程达到1200公里;新建大型专业化泊位57个,形成8大港区110个泊位;新增船闸通过能力4290万吨,船舶总运力达到750万载重吨。推动全市内河港航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长河船舟竞,两岸秀桑田。运河黄金水道,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气势与豪迈载得百舸争流,赢得财源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