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欧洲客货运吞吐量位于第4的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机场率先提出“机场物流园区”的概念。之后,很多枢纽机场都学习荷兰的经验,纷纷建设航空物流园区。通过研究国外航空物流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我们发现在建设航空物流园区时,关键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规划具有长远性和前瞻性。航空物流园区建设应具备较高的现代化程度,综合功能强,能满足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需求,并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如香港国际机场开发了一系列完善互补的物流设施,包括现代化的航空货运站、空运货物清关系统及海运码头等;成田机场外围也兴建了一批货运设施,有货代企业的物流中心、保税仓库等。同时,航空物流园区的设施规划及布局应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适于变化的设计方案,以满足未来的发展要求。
功能定位合理且分期发展。航空物流园区主要包括三大功能:物流核心功能、物流增值功能、航空物流服务支持功能。物流核心功能是航空物流园区的核心部分,包括货站、仓库、地勤、航空快递中心。机场在兴建物流园区时,首先考虑的是这部分功能的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物流增值功能用于为园区的参与者提供增值服务,如对货物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拣,为货主报关、清关等,以提高货运的运作效率。航空物流服务支持功能主要体现在提供信息、商务和政策支持。
航空物流园区运作的成败,取决于能否让物流企业满意并能吸引更多的航空公司和物流企业入驻。因此应当以经营航空货物为特色,适度发展非航空货物的现代物流运作,即在短期内主要发展机场核心业务,在保证核心业务功能的基础上提供增值服务,如建立保税区或自由贸易区、提供多种联运功能等服务。
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由于航空业的特殊性,航空业和机场的发展与政府的政策息息相关。对航空物流园区,政府都会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构造明显高于非园区的政策平台,形成航空物流园区的生长基础。除此之外,政府往往对园区的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和建设,对软件基础设施,包括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支撑服务体系等也高度重视,并会采取有效措施构建与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接轨的投资环境,从而加快产业在园区的聚集进程。政策优惠机制是航空物流园区的重要机制,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国外的主要枢纽机场在建设航空物流园区时都得到了政府的扶持和帮助。
努力实现 “多赢”。机场的管理者必须协调利益相关各方的关系,为航空物流园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高效的协同合作营造“多赢”的局面。航空物流园区是个复杂的“生态”体系:政府部门、监管机构、海关、机场管理者、航空公司、集成货运商、货代等都通过各自的业务运作获得盈利。协调机场和各个营运商之间的利益,保证航空物流园区整体运作的高效是机场管理当局需要关注的问题。
高效的流程和强大的信息平台。国外航空物流园区成功的运作都离不开高效的流程和强大信息平台的支持。香港机场、成田机场和仁川机场在航空物流园区规划、开发、信息处理和共享、设施营运维护、市场调研和拓展、防灾应急等方面处理的得心应手,其原因在于高效的业务流程和有效的员工培训。同时,各国航空物流园区广泛采用海关信息系统(如成田的AirNACCS,香港的“空运货物清关系统”信息系统)、进出口单据管理系统(如成田机场的“Mighty”进口信息系统和“Success”出口信息系统)和物流仓储系统,这些系统的应用也帮助机场在提供“预清关”等服务时减少了数据误差、增加了数据透明度,提高了机场的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