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0月,南通海关领导带队先后12次赴企业和县(市)区现场办公,帮助企业破解监管难题。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国华、副市长沈振新等先后7次批示,予以充分肯定。
超前谋划,推动出口加工区转型
今年1月,南通海关一份工作专报引起市政协领导的高度关注。
这份专报题为《南通地区特殊监管区域规划设想》,从我市加工区发展现状,我市的区位优势、交通环境、产业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出口加工区转型的设想及转型的四种方向。今年市“两会”期间,九三学社南通市委员会以此为蓝本,递交了题为《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助推南通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提案,在与会代表中产生共鸣。随后,《南通日报》对此进行专题采访,刊发深度报道,对出口加工区转型进行分析探讨。
这一系列鼓与呼,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终于起步,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目前,我市各县(市)区都将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为重要发展课题加以研究落实。
提前介入,为沿海开发保驾护航
今年启东地区临时开放码头有8个。南通海关针对洋口港、吕四港等各异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健全海关机构,就监管设施设计、堆场仓库布局、减载锚地建设、箱货多式联运等,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使港区发展和口岸开放申报工作少走弯路。对临时开放期间经由洋口、吕四港区入境的物资,派员驻守监管,加速验放,保证既管得住也通得快。对洋口港区的LNG重件和吕四港区的大唐电厂、中远海工、联合重工、惠港造船等码头加强法律指引,督促码头经营人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不留后遗症。
今年5月,从卡塔尔进口货值4882万美元的63800多吨液化天然气在如东洋口港区顺利靠泊。考虑到LNG到港后需立即卸货的特殊性,南通海关制订了周密的通关监管方案和应急预案,开辟“绿色通道”,采取提前申报、担保放行、上门验核、视频监控的一揽子便捷通关措施,做到最短时间申报、通关和验放,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减少物流成本。
靠前服务,“直通车”坚持16年
南通海关坚持16年,开通针对企业的“服务直通车”,及时掌握重点企业发展中的情况,帮助协调解决重点企业建设及生产经营中突出的海关业务问题。
刚刚落户我市的南通同方半导体有限公司,是清华同方在南通的半导体LED产业基地,经国家发改委确认为鼓励项目。由于进口设备减免税手续不齐,3000余万美元的空运进口设备无法正常通关,滞留上海空港。港口恶劣的高温天气极可能直接导致设备报废,企业十分焦急。接到企业求助信息后,南通海关陶建明关长亲自率队赴同方公司现场办公,帮助企业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提出解决方案,将设备移至工厂恒温车间监管,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确保了这个市属重点企业按期投产。
南通海关还与港闸区政府一道研究解决了南通中集公司2.4亿美元的收汇及2.3亿人民币的退税的方案。由于政策调整,南通中集公司积压了5万多集装箱未报关随货出口,企业资金运转严重受阻。南通海关为企业量身设计了新箱出口流程,并得到上级海关的认可,破解了困扰企业近2年的出口退税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