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29日早晨,央视的《朝闻天下》带大家走进中建美国,深度探寻中美经贸合作的双赢之路,以及中资企业在美国经营的成功之道。中建的成功,凝聚着中建管理团队极具远见的战略、几十年坚守积累的经验、本土化经营的坚持和千锤百炼的国际化视野。
中建美国:坚持本土化经营
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美国一直都是工程承包商最为关注的地区,但是美国的项目要求规范和准入门槛高,中国建筑企业很难在美国中标大工程。不过近些年中建美国不但中标了很多当地的大项目,而且屡获美国建筑大奖,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报道聚焦普拉斯基高架桥项目,讲述中建美国本土化经营之路。
作为地标性建筑,美国新泽西普拉斯基高架桥经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中,曾被称为“大纽约地区最美的大桥”。普拉斯基高架桥日车流量近八万辆,是当地的交通枢纽。然而这座大桥在建成85年后年久失修,危机四伏。作为文物级建筑,新泽西政府要求在保证施工的同时保持历史风貌,并且不能对日常交通造成干扰,再加上这座大桥横跨三个城市、两条河流、一条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施工难度极大,甚至超过新建难度。
“这是在一个老的铁桥上重新铺设桥面,都是老部件,所以必须很小心地处置那些老部件,确保不损坏他们。同时还得时刻注意工作环境,工程处在一个复杂的公共环境中,施工同时要保证不影响公众不是个容易的事。”——莫妮卡·洛佩兹,项目工程师。
尽管如此,中建美国迎难而上,凭借出色的表现,于2016年获评ENR全美十大桥梁承包商。
本土化经营 业务年均增长超40%
事实上,进入美国市场32年来,像普拉斯基高架桥改造这样的项目,中建美国已经承建了很多次。他们承建的纽约洋基体育场火车站,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大桥改扩建,纽约布鲁克林火车站等项目还获得了美国和纽约市的建筑大奖。近十年间,中建美国的经营规模保持了年平均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增长速度。
报道中提到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大桥工程不仅拿下多项美国行业大奖,也是首个获得詹天佑奖的海外工程。和其它美国项目一样,工程全部雇佣工会工人。图为项目吊装最后一块钢板。
“(美国建筑市场)需要投资很大,行业风险很大……现在中建美国投入很大资金到美国市场,在当地采购,雇佣当地人,我们使市场更加有效率。因为竞争相当激烈,这都对美国有利。此外,公司几乎所有的收入都留在了本地,因为收入要转化成工资付给员工。如果有盈利的话也继续扩大投资。所以从基建的角度来说,这个对美国是件好事。”——辛博文,中建美国总裁高级顾问、董事。(辛博文,本名James S. Simpson,加入中建美国前曾担任新泽西交通局局长、美国联邦公共交通管理局局长等政府要职。)
高度本土化:中建美国当地员工比例超过98%
普拉斯基大桥的建设在造福当地交通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仅在中建项目上施工的美国当地员工就达到了500名。作为一家高度本土化的美国建筑企业,中建美国已经是一家年营业额达到20亿美元的国际化投资建设综合体,名列美国承包商第32位,当地雇员比例超过98%,十多年来为美国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向美国政府缴纳了数以千万美元计的税款,培养了数百家美国专业分包商和供应商队伍。
近年来中建美国从传统承包商转型为投资建设企业,为美国市场提供全方位服务,也为中美两国经贸合作提供更多的机遇。图为公司新近投建的大纽约地区泊·岸高级河滨公寓项目。
“我喜欢在中建美国工作,我觉得这和在一家美国公司工作没什么区别。它们有一样的目标,都希望雇佣高素质的员工,安全、高效建设高质量的项目。”——莫妮卡·洛佩兹,项目工程师。
正是因为中建美国支持平等用工,莫妮卡作为公司众多少数族裔巾帼之一,在项目一线迅速成长。
坚持本土化经营策略,下大力气开掘本地市场,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员工,是中建美国能在竞争激烈条件严苛的美国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
“过去是‘中国制造’,现在是‘中国发明’。我们不只把自己看作一家中国公司,我们有很多很强的竞争对手,他们都很专业,他们都干好本行。我们知道很多竞争对手并不把我们只当成一个来自中国的公司,而是把我们看做一个经验丰富的企业……这家公司有雄厚的财务实力,在世界各地留下了建设的足迹,包括北美和南美。我想这是这家中国公司的优势。”——辛博文,中建美国总裁高级顾问、董事。
有跨国管理能力和过人的技术,中建人在哪里都可以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