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要高标准高水平建设11个自贸试验区,全面推广成熟经验。
这也意味着,第三批7个自贸试验区,将于今年进入建设阶段。
从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我国陆续批准了三批1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一个由南至北、由东至西的“1+3+7”的自贸试验区试点新格局。这些区域,承载着我国进一步以开放促改革的使命。
相对于2013年,此时我国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国际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13年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主要是对标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为代表的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为中国参与更高水平的全球化铺平道路,同时将改革开放取得的经验推广复制到全国,为国内经济转型升级铺平道路。
但现在,以TPP为代表的国际经贸新规则的压力已经减弱,多起“黑天鹅”事件让质疑和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声音从幕后走向台前,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逆全球化”思潮。
陈波说,中国需要从被动的适应者转变为主动倡议者,提出一套大家都能接受的、共赢的全球治理新规则,“抢占制高点的迫切性比前两年更重了。”
数据显示,2016年已经建设运行的4个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将近14万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近1万家,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80%以上。自贸试验区用两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吸引了全国十分之一的外资,自贸试验区取得的114项试点经验已经复制推广到全国。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发展研究院、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认为,新设的7家自贸试验区特别是位于中西部的自贸试验区,在运行方面应依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中-欧快速货运班列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等产业。中西部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愿景是沿着“一带一路”经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伊土经济走廊、中新澳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形成泛亚欧互联互通、经济合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