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如果在经贸问题上合作,不但能给美国创造更多就业,同时能给世界创造更多就业。如果不合作,中美打‘贸易战’、‘货币战’的话,最后结果不但中美都是输家,世界也是输家,”这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对中美如果爆发“贸易战”的一个判断。
在日前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联合主办的“特朗普新政与中美经贸关系”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预测,未来中美极有可能出现一定范围内的贸易摩擦,中方需做好应对准备。
【有限范围“贸易战”】
美国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自竞选开始便宣称要对中国贸易“倾销”开刀,其负责制定贸易政策的内阁幕僚也大多被视为对华强硬派人士。那么,特朗普宣誓就任后会否兑现竞选承诺,以中国为贸易政策的“靶子”?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认为,特朗普打着对华“贸易战”的口号上台,如果不把中国作为靶子打一下,有些“不太可能”。
不过,即便如此,丁一凡认为,特朗普只会在钢铁等中国的资源性产品、即不会威胁美国企业利益的地方打“贸易战”,但不会触及苹果手机等美企牵涉颇深的加工贸易业。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也认为,特朗普上台后,中美贸易摩擦肯定会比“奥巴马时代”多,但目前尚未看到全面“贸易战”出现的可能性。
对于中美贸易收支走向,张燕生判断说,未来5年,越来越多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可能会转移到东南亚和南亚等中国周边地区。加工贸易是创造顺差最多的贸易方式,但在特朗普治下,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幅度可能会进一步缩小、贸易收支趋于平衡。
【商会做好预警】
面对可能出现的更多贸易摩擦,霍建国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是知己知彼,做好预案。获特朗普提名任商务部长的威尔伯·罗斯将负责制定新政府的贸易政策,他18日在美国国会举行的提名听证会上表示,将特别关注需要征收反倾销关税的领域,如钢铁业和铝业。
霍建国认为,应认真研究美方可能出手的一些领域,目前看可能是钢铁,但基建产品、汽车零部件、家电、照明设备等中国近几年占出口市场份额较大、出口增长较快的产品都需要摸清底细,做足准备。
第二点就是需要中国各类别商会做好预警工作。霍建国指出,从以往经验看,在对华产品提出反倾销调查前,市场上、商人间、商会和协会间都会有议论和反应,商会和协会可多做工作,研究对方动向,注意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便给企业提供调整的机会。
【做好自己的事】
除了做足准备,专家们还建议说,应积极拓展中美间沟通渠道,加强商会和协会之间、智库之间等各层面沟通,以便中美双方能更好地相互了解和理解。
中国现代国家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袁鹏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在会上提出了“中美经贸悖论”的问题,即美国经贸界对华传统主张与特朗普对华经贸主张不完全吻合。
他们认为,美国对华经济主张出现两种不同类型,说明美国经贸界和特朗普之间还需要深度沟通协调;美方对外达成一致后,中方才有可能针对美方要求做出相应回应。
此外,专家还表示,应对美方举动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
霍建国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从总体上来看,中国要想争取主动,最主要的是抓紧把既定目标任务落实。比如促进改善外资投资环境、加快特定投资领域开放等,这些方面的政策应争取尽快落地。而“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等,也是加强中国对外经贸合作、探索创造更大经贸合作方式的方法。
“这些事情我们认认真真做好了,国内改革开放做好了,真正形成以开放带动发展、带动国际竞争,这才是关键,”霍建国说。(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