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海关总署公布了5月的进出口数据。按照人民币计算,进出口录得双升;按照美元计算,尽管还是下降,但降幅出现明显收窄。无论是国内解读还是外媒分析,一致的结论是外贸止跌有望企稳,出口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而进口意味着中国需求回暖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利好。
数据显示,按人民币计算, 5月全国进出口总值约为2.02万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出口总值为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进口总值为8470.97亿元,同比增长5.1%。按美元计算,进口额同比下降0.4%,而4月份的同比降幅为10.9%;出口额同比下滑4.1%,反映出欧美需求疲软。
《华尔街日报》网站的报道直言,中国需求回暖可能对全球市场意义重大。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和铜消费国,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称,中国5月大宗商品进口强劲,这给原油以及铜等金属的价格带来提振,巩固了大宗商品今年的全面复苏势头。报道称,中国5月进口未锻轧铜及铜材43万吨,同比增长19%;铁矿石进口量为8675万吨,同比增长19%;原油进口量为3224万吨,同比增长39%。
英国《金融时报》的分析称,中国进口下滑速度降至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说明中国政府聚焦于楼市和基建的刺激措施正使需求趋稳。今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7%,处在6.5%至7%的年度目标区间。在外媒当时的解读里,认为中国经济在去年下半年放缓后大范围企稳。但是4月的进出口数据双降,又让分析人士对需求初步复苏产生怀疑。从5月的数据来看,尽管分析人士认为这与去年的比较基数较低有关,但也表明国内需求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糟”。
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5月的外贸数字在国内分析师看来是一个“非常好”的数据。关于5月的数据,路透社(Reuters)一项调查显示,分析师原本预期进口下滑6%,出口下滑3.6%。现有数据明显要好于预计。国内分析人士称,按人民币计的5月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2%,这是继今年3月份我国出口扭转连续8个月同比负增长的态势后,连续第三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3.2%,较前4个月收窄1.6个百分点。
对于这个止跌迹象明显的积极信号,各方分析保持着谨慎态度。国内分析人士坦言,按人民币计算的5月双升数据,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计价效应明显。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5月为33.1,较上月回落0.7,表明三季度出口再度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其中,当月出口经理人指数为36.3,下滑1.2;新增出口订单指数、经理人信心指数分别回落1.8、1.4至35.5、41.1,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回升0.8至29.1。
不能不提的是外部环境。根据荷兰经济政策研究局今年2月发布的《世界贸易监测》报告,以美元计算,去年跨越国际边境的商品总价值下降了13.8%,是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萎缩。换言之,2015年全球贸易已经降至金融危机以来最低谷。今年前5个月的数据也显示,在中国的四大贸易伙伴中,仅有对欧盟保持进出口增长,对美国、东盟和日本等贸易伙伴则是进出口下降。在挖潜“存量”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发力“一带一路”国家无疑就是中国外贸最重要的“增量”。
对于全年数据,已经有不少机构下调了预测,显示出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都存在不乐观因素。但是单以5月份的数据来说,无论以人民币还是美元计算,无论是持续转正还是缩小降幅,都是一个外贸止跌企稳的积极信号。
(钱飞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