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加工贸易是“替别人做嫁衣”、是“中国外贸竞争力不足的表现”,但受访专家直言,加工贸易不是低端代名词,其中也有高精尖技术。代加工只是产业体系中的一环,在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有不少企业靠代工起家,在生产中逐渐培养起雄厚的技术实力,进而成长为自主品牌巨头。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加工贸易企业由单纯的贴牌生产向委托设计、自有品牌方式发展。鼓励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支持企业创建和收购品牌,拓展营销渠道,从被动接单转向主动营销。顺应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实现价值链攀升。”国务院此前发布的《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中国当前加工贸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和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正着力从多方面改善和优化加工贸易发展环境,不少加贸企业也主动沿着《意见》指明的方向努力,实现价值链提升。
政策引领是最有利因素
此次《意见》打出的“创新发展”牌,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更与中国促进外贸转型升级的战略精神互通。《意见》为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布置的主要任务包括:延长产业链,提升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发挥沿海地区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支持内陆延边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章海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政策上的重视和指引是当下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最有利因素。“国内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内都有针对加工贸易的试点性改革,后续有望出台更具体的政策。”
国家重视加贸发展的同时,各地方也对加工贸易倍加重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翻阅数据不难发现:在广西,“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已成为近年来当地外贸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河南,富士康等大型加工贸易企业带动全省加贸增速远超进出口增速,加工贸易总额占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超过一半;在成都、西安等城市,加工贸易总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在解读《意见》时指出,政府将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法治环境、营造公平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六方面改善、优化加工贸易发展环境。
加贸,不仅是代加工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加工贸易是“替别人做嫁衣”、是“我国外贸竞争力不足的表现”。然而章海源认为,加工贸易的本质并不低端,其中也有高精尖技术。“代加工只是产业体系中的一环,在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有不少企业靠代工起家,在生产中逐渐培养起雄厚的技术实力,进而成长为自主品牌巨头。”章海源说。
事实上,国内不少企业一直都在沿着《意见》指明的道路努力成长。加贸企业中自主品牌的发展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来自东莞市商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如今广东省东莞市每出口100件产品,就有70多件是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品牌、设计的产品。2015年东莞拥有自主品牌的加工贸易企业数量已超过2000家,累计注册品牌突破1万个,不少品牌享誉国内外,深受消费者喜爱。
温州一家卫浴产品生产企业的出口业务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自上世纪70年代成立以后,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一直以贴牌生产为主。但近10年来开始注重自身的品牌发展。“企业有专门团队负责自主品牌推广,在国内和主要出口市场承担重要任务。”该负责人也坦言,从目前为企业创造的利润来看,贴牌生产创造的利润仍高于自主品牌,“所以,我们的基本策略是双管齐下,继续维持代加工和自主品牌的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