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贸发会议《国际贸易体系演变及其趋势》报告指出,过去二十年,世界贸易增长迅速。最近一次全球经济衰退以来,世界贸易动态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虽然世界经济从 2008 年的下滑中已有所回升,但许多个体经济体尚未完全恢复――经济增长往往依然处于疲软和不稳定状态。2015 年发生了进一步放缓,总需求疲软、初级商品价格下降和金融市场的波动导致全球产出仅增加了约2.6%。
贸易放缓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疲软和不确定的全球经济环境。但是,贸易放缓影响了所有类别的商品,表明这一现象有着各不相同但互相加强的深层次原因。大宗商品周期是过去 20 年初级产品国际贸易价值激增和下滑背后的推手。自 2015 年以来,初级产品价格一直相对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国际贸易的停滞。此外,持续低廉的初级商品价格,特别是能源产品价格,导致出口初级商品的国家贸易条件恶化,从而促发了经济衰退,所有这些最终加剧了对整个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
投资货物贸易放缓也可归因于周期性因素。特别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停止投资,从而对国际贸易产生了不利影响。放缓还与全球价值链的生产和贸易模式的转变有关。全球价值链革命在金融危机之后失去了动力,人们现在认为价值链在很大程度上趋于稳定。垂直专业化的停滞在中间产品贸易的统计数据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消费品和服务贸易受贸易放缓的影响相对较小。虽然这一趋势可能受扩张性政策推动,但它也可能表明,最终需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最终需求――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可能发挥相对较大的作用。
有人担心,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时及危机之后的几年中可能已经出现了保护主义行为,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抑制效应。然而,经验表明,贸易政策对正在发生的贸易放缓仅产生有限的影响。保护主义政策的使用――至少在其传统意义上――与往常没有大的差别,也没有普遍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发放缓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