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部长级谈判近日无果而终,这不仅是美国搞所谓“亚太再平衡”战略遭遇的重大挫折,也意味着美国以一己之力主导国际经济秩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切实可行的国际合作项目,需要具备现实愿景、合理目标、共同基础、稳妥操作才有可能成功,然而TPP却是在空想愿景、错误目标、虚幻基础、拙劣操作的情况下,几乎由美国一厢情愿推进。这就注定了其难以谈成的命运,即便最终宣布达成协议,也只能是一份与初衷相去甚远的“缩水协议”。
就其愿景而言,拼凑“亚洲经济北约”只能是空想。TPP想打造一个“没有中国的亚太WTO”,然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且进出口规模高速增长,全球的经济资源都在寻求到中国参与配置,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新中心”,任何试图排除中国搞贸易小圈子的企图,最后恐怕都只能是空想。
就其目标而言,重设“国际贸易标准”注定是错误。TPP宣称的目标是在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农产品贸易等领域重新设立国际贸易标准,而排斥中国的理由也是所谓在这些领域达不到美国要求。为什么要在这些领域“重设标准”?与美国国情有关。当前,美、日、欧等西方国家的GDP中,服务业占比都达80%左右,而传统上服务业被认为是难以贸易的。美国推进TPP,想做的就是通过知识产权等方式,使服务业可贸易化,再加上农业等优势产业,美国试图把它自己的国情设定为国际贸易的准则,凡是与此不符的,就在国际上加以排斥。这是霸权主义在新形势下的表现,注定是错误的。
就其基础而言,所谓“美国亚太盟友”完全是虚幻。TPP预想的推动基础,是利用所谓美国亚太盟友的利益一致。例如美国认为它拉拢参与TPP谈判的国家,都具有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大的特征,因此就设定一些规则称国有企业因获得了政府补贴而具有“不正当优势”,应排斥其跨国投资。然而,美国这帮所谓盟友,在现实利益面前并不含糊,像日本就不会为了农产品贸易自由而牺牲自民党的“票仓”农村地区,新西兰也不会为美国而牺牲自己的支柱产业乳品业。TPP假定美国的“盟友”们不会有不可调和的利益分歧,这纯属镜花水月。
就其操作而言,依赖“贸易授权法案(TPA)”纯粹是拙劣。奥巴马把TPP当作自己最重要的政治遗产之一去强推,然而也正因为如此,TPP甚至在美国国内都面临着强烈掣肘。直到2015年6月,美国国会才通过了允许TPP“快速获批”的贸易授权法案(TPA),然而甚至美国国会议员都无法看到TPP协议文本。奥巴马个人色彩强烈,操作又如此不透明,招致诸多质疑就在所难免。由于2016年又到美国总统大选年,TPP若无法在2015年内达成,极有可能会“胎死腹中”。而参与TPP谈判的美国“盟友”们,其实也都面临同样严重的国内分歧。
概括而言,美国为推动TPP的确找了一堆理由,但缺乏现实可行性却是绝对的“硬伤”。而且协议文本被高度保密,很难说不存在为了使其通过,而在协议中预留余地的可能。考虑到TPP各参与方之间难以调和的利益分歧,这份协议的象征意义将远大于其实际效果。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