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之一。自1950年5月11日建交以来,丹麦与中国两国贸易额已经增长了3500多倍。丹中双边贸易总额超过100亿美元,中国成为丹麦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5月11日下午,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生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丹建交65周年媒体发布会上表示,可再生能源是中丹两国的合作重点,而风力与生物质发电是其中技术最为成熟也最具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
丹麦是个出童话的国度,可再生能源也不例外。截至2014年底,风力发电在丹麦电力消费中占比超过了40%,为世界最高水平。生物质能发电占全部发电量的13%、全部热力消费的21%。丹麦能源署副署长扎特伯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丹两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已经成为其他国家间合作的典范。“我非常认同,中丹两国在双方各自擅长的领域加大合作力度。未来,可再生能源解决的不仅仅是气候问题,还能够创造国家经济增长。”
可再生能源是中丹合作最重要领域
“自1908年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丹麦是唯一一个同中国有着不间断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同时,丹麦也是最早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如今,中国是丹麦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2011年至2014年间,丹麦对中国大陆的货物出口总额累计增长了44%。”裴德生在发布会上表示,可再生能源是中丹经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领域,两国目前在风能、太阳能及生物能源领域都有着密 切的合作与往来。建设一个可持续的生态文明是中丹两国共同的心愿和努力方向。
一直在日德兰半岛上空吹拂的风,真正在创造价值。来自全球风能理事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丹麦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10.5万千瓦,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488万千瓦,该国风电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已经超过40%,稳居全球第一。
丹麦在生物质直燃发电方面同样成绩显著,目前,生物质能是该国应用范围最广的可再生能源。“丹麦风电占电力消费的比例还将一直增加。但是我们不能一直依赖于风能,在风能缺乏的时候,生物质能源就可以去平衡电力系统。丹麦成功的经验表明,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锅炉非常可靠和灵活。生物质发电可以替代燃煤发电,并将在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扎特伯乌告诉记者,生物燃料在不断优化,成本也将不断降低。现在,丹麦正致力于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二代生物燃料,并且避免以不可持续的方式制造生物质燃料,真正实现变废为宝。未来,生物乙醇还将运用于无法电气化的重型机械所用的燃料中。
根据外媒报道,今年4月,丹麦最大的电站开始交换齿轮,明年秋季之后该电站将从燃煤发电转换成生物质能发电。该电站生物质能将为哥本哈根21.5万住户供热,为60万住户供电。
丹麦不仅是举世公认的将能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而且对迎接未来世界能源挑战充满信心。丹麦政府制定的《2020能源发展计划》提出,到2020年,该国50%的电力供应将来自风能;《2050能源发展计划》提出,到2050年丹麦将完全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丹麦已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双重效益
丹麦已为世界开辟了一条发展经济的新路径———既能够满足日益增长却居高不下的昂贵能源的需求,又可以解决环境问题。这种坚持“节流”优先与积极“开源”并举的原则,就是丹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DNA。
目前,可再生能源产业已经成了丹麦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资料显示,风能产业出口额已经跃居该国所有行业之首,占总出口额的8%左右。事实上,可再生能源技术是过去30年内,丹麦出口表现最好的部门,目前为止也没有出现外部需求放缓的迹象。
丹麦中央政府绿色国度联盟执行主席芬恩·莫滕森在去年来到中国的时候指出:“绿色经济是传统经济的一部分。但可再生能源可以让你在进口中保持独立,并能有效应对政治危机和能源战利品的爆炸性上涨等凶险境况。”“中丹两国的关系在过去的65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来自丹麦的能源企业,如维斯塔斯、诺维信等在丹中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欧洲国家中,丹麦的人均对华出口额和人均对华投资额位居第一。”裴德生说。
“丹麦可以做到这一点,我相信中国也一定能做到这一点。中国政府已经有了正确的战略,我们非常有信心中国未来一定会达到这些目标。丹麦愿意和中国在各个领域进行深入广泛的合作,包括政府之间和企业之间。”裴德生表示,中丹两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从最初风能领域单纯的技术层面合作,逐步扩大到生物质能领域,再扩展到当前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战略、规划方法、路线图研究以及节能和低碳化发展等全面合作,合作逐步深入务实。未来,中丹两国在能源领域还有更大的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