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14日凌晨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3月份出口大幅下降,进口也连续下降五个月,进一步证明中国的国内外需求均表现疲弱。该月12.7%的进口跌幅大致符合预期,部分反映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季节性代替种;但15%的出口跌幅则令分析师感到意外,原因是原本平均预期该月出口应该会增长10%。
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出口商在大多数主要市场上均表现疲弱,而人民币的走强则是导致发生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
虽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最近一段时间以前曾小幅下跌,但对其他许多国际主要货币的汇率则继续上涨,如欧元和日元等。按实际有效汇率(用于衡量一种货币兑一篮子货币的价值的指标)计算,人民币汇率自2014年中期以来已经上涨了14%左右。
中国政府正致力于让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Paper Gold),是该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在今年对特别提款权的构成进行审议。
为了实现这个政策目标,中国政府需要证明其在放宽资本账户交易的问题上取得了进展,并需要证明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这可能意味着,人民币与美元的走强之间将继续存在紧密联系。一名中国海关官员在周一向路透社表示,据最近公布的一份政府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大约3000家出口商中,有超过三分之一都认为人民币走强导致其业务受损。
经济学家正在对最新公布的这项中国贸易数据进行权衡考量,以下是一些分析师的观点摘要:
——花旗银行中国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
“这是自2009年底以来最糟糕的进出口整体表现。今年截至目前为止,出口实现了4.7%的同比增长,而进口则同比下降了17.6%,弱于2014年分别为6%和0.7%的年度增长。人民币走强很可能导致出口承压,而在我们看来,进口表现疲弱的主要推动力则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尽管出口大幅走软,但该季度的贸易盈余则仍保持着很大的规模。疲弱的3月份贸易数据不仅代表着一种月度波动,同时也令下半年的经济复苏进程平添了一些不确定性,尤其在大宗商品价格的基数效应消失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
——汇丰银行经济学家马小平:
“外部需求的复苏没能抵消人民币走强对中国出口造成的影响。3月份出口意外下滑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今日走强。正常情况下,人民币汇率需要三到六个月时间才能反映在出口中。这有助于增强一种预期,即近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将保持坚挺。我认为,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把重点放在加快开放资本账户的问题上,但同时也应该会提高人民币的灵活性,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澳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和经济学家周浩:
“极其疲弱的进口增长表明,中国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已经下降至7.0%下方。我们预测,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为6.9%,可能创下六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之一。尽管美元走强,但过去几个星期中人民币汇率仍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上涨。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很可能将保持稳定,原因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即将在5月份对特别提款权的构成进行审议。但是,疲弱的贸易数据可能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的短期不确定性。我们继续认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将会增强。”
——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常建:
“受抑制的通胀和贸易数据加之1-2月份期间疲弱的实际经济活动水平,表明2015年中国GDP增长面临强大的逆风。我们认为,此前我们对第一季度中国GDP的同比增长速度将为7.1%的预期面临下行风险;而如果7.1%的增长预期成为现实,则将创下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增长率。最新数据表明,外部需求相对稳定,但国内需求仍旧疲弱。因此,我们认为经济在近期内仍将面临重大的周期性挑战。”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
“虽然部分反映了年初贸易数据颠簸所带来的结果,但3月份出口的下降仍凸显了我们对全球需求状况的担忧情绪。在1月份,全球实际进口增长的速度放缓至2.7%,其中尤其是新兴市场进口需求受到了抑制。虽然我们不想对一个月的数据做出过度解读,但3月份的出口数据可能也会令中国政府感到担心,其所担心的问题将是由于美元走强而导致人民币的贸易加权汇率上涨,从而对竞争力造成了影响。”(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