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达2.06万亿元,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总额为1.23万亿元,较上月下降5.7%,这是外贸出口总额7个月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多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滑尤其明显。这再次说明,我国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人口红利正在弱化,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但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或企业总是决心不大、动力不强。分析其中的原因后不难发现,固有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仍然是这些地方或企业的支柱,在没有新的出口产品替代的情况下,他们不愿、不肯、不想主动改变已经形成链条的产业。正是这种侥幸心理,导致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陷入“低成本竞争,低端化生存,话语权微弱,赢利能力低下”的恶性循环,没有及时实现向产业中高端跃升。同时,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承受着来自劳动力、环境、土地等多方面的成本压力,不少产业正在向印度、越南等国家转移,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下滑。
这样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倒逼相关企业必须主动转型升级,变低端制造业为高技术含量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规划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为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指明了方向。面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滑的现实,我们不必过于悲观,看清楚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就完全有能力化解这一矛盾。
另外,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保障就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地方或企业亟需明确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转型升级的方向。具体来说,这种转变必须是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的转变,由制造环节向产品设计、品牌营销环节的转变,由贴牌生产向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转变。摆脱“低成本依赖”,在提升企业议价能力和话语权中寻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