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内生化药产业的转型升级继续进行,研发投入、生产能力、产业集中度均出现进一步提升。同时,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使生化药产业发展的大环境趋好。在此背景下,2014年上半年,我国生化药延续了2013年的稳定增长态势,显示出我国生化药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出口:高端生化药激增拉动
2014年上半年,我国生化药出口额达到12.33亿美元,同比增长5.19%,延续了2013年的稳定增长势头。从月度数据上看,1月份生化药出口额为2.36亿美元,环比增长率高达36.67%,奠定了今年上半年出口稳定的增长格局。生化药出口数量为19.49万吨,同比增长7.23%,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同时,出口均价略降1.90%,价格延续下跌势头。
新兴市场最具潜力
2014年上半年,我国生化药共出口到17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亚洲出口4.30亿美元,同比增长15.34%;对北美洲出口2.16亿美元,同比增长14.85%;对拉美、非洲的出口也呈现出一定幅度的增长;唯一出现出口额下降的是欧洲,出口额减少7.42%,主要原因是欧洲对我国肝素类产品进口需求大降23.71%,导致我国生化药对欧洲市场的出口额占对全球总出口额的比重从去年的36%下降到34%。
从具体国别来看,我国10大生化药出口目的国为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印度、俄罗斯、意大利、泰国、奥地利、菲律宾,10国占总出口额的比重高达55.54%。近年来,美国一直是我国生化药最大的出口目的国,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其出口额为2.07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对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呈下降趋势;而对印度、巴西、东盟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则日益繁荣,显露出我国生化药出口有向新兴国家转移的势头。这与发达国家对药品进口的限制和偏重于区域内贸易,以及广大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对性价比较高的中国药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有很大关系。
在出口企业构成方面,2014年上半年,我国从事生化药出口贸易的企业共有924家。民营企业以6.14亿美元的出口额占据了半壁江山,三资企业以4.49亿美元的出口额占据36.44%的比重。国有企业出口额的同比增长速度最快,达14.68%。
2014年上半年,我国生化药出口额前10名的企业分别为海普瑞药业、安琪酵母公司、烟台东诚生化、南京健友生物、艾博生物医药、山东谷神进出口有限公司、常州千红生化、临沂山松生物、诺维信(中国)生物、浙江省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10家企业占据了我国生化药出口的三分之一强。
人用疫苗出口大幅攀升
2014年上半年,我国主要的生化药出口品种为肝素及其盐、蛋白胨衍生物、未列名的酶及制品、其他抗血清和血份及免疫制品、其他未列名的人体或动物制品、活性酵母等,这些品种的出口额均过亿美元。
肝素及其盐是我国生化药的出口领军品种,其出口额为3.08亿美元,占比高达25%。主要的肝素出口企业为海普瑞药业、南京健友生物、烟台东诚生化、常州千红生化和青岛九龙生物。近两年,受欧美等主要出口市场不景气和欧美加紧对肝素类原料药监管的影响,我国肝素出口额呈下降趋势,2014年上半年同比下降了14.24%。
我国第二大生化药类出口品种为蛋白胨衍生物,上半年出口额2.6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33%。主要出口企业为山东谷神进出口有限公司、临沂山松生物和山东御馨生物。重点出口市场为俄罗斯、日本、美国、南非、菲律宾等,对5大国家的出口金额占我国蛋白胨衍生物总出口额的47%。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国人用疫苗和重组人胰岛素及其盐的出口额增幅分别达到48.95%和88.48%,延续了去年的高速增长态势,可以看出,我国高端生化药的出口增长势头迅猛。
人用疫苗的出口数量也出现了大幅攀升,同比增幅高达115.63%,但出口价格下降了30%。我国人用疫苗的主要出口市场是亚洲,出口金额占我国人用疫苗总出口额的72.8%。前5大出口国别为印度、埃及、缅甸、韩国、泰国,5国合计所占比重高达72%。人用疫苗出口企业中排名前5位的是长春祁健生物、辽宁成大生物、上海东宝生物、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公司。
自2011年我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世卫组织评估后,国内多家企业开始向WHO申请预认证,已有企业通过预认证,被联合国列入采购清单,这无疑对于我国人用疫苗的出口起到了促进作用。
进口:30.77%增速拉大逆差
2014年上半年,我国生化药进口延续2013年的态势,继续迅猛增长,进口额达到22.75亿美元,同比增长30.77%。自2012年生化药贸易顺差转变为逆差后,逆差金额迅速拉大,2013年达到14.99亿美元,同比翻了两番,今年上半年,逆差就已达10.42亿美元,并有进一步拉大趋势。
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
2014年上半年,我国生化药进口表现出量价齐升的态势。进口数量同比增长16.78%,进口均价同比增长11.98%。
2014年上半年,我国累计从58个国家和地区进口生化药,欧洲和北美洲仍然是主要的进口市场,占比分别为70%和20%。生化药进口前10大贸易伙伴依次是德国、美国、瑞士、法国、丹麦、爱尔兰、奥地利、新西兰、西班牙、日本,均为发达国家,10国占了我国的生化药进口总额的90%,市场集中度非常明显。其中,我国从德国和美国进口生化药的金额分别为6.25和4.67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从丹麦和爱尔兰进口生化药的金额同比增长最快,增长率均超过100%。
2014年上半年,全国共有950多家企业经营生化药进口,进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33家。三资企业进口金额占据我国生化药进口总额的近6成(59.12%),金额同比增长20%;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进口额各占到20%。国有企业活力迸发,进口增长了85%。进口最多的5家企业分别为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雅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上海国药外高桥医药有限公司。
血制品进口呈高占比
2014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的主要生化药品种分别为其他抗血清和血份及免疫制品、人用疫苗、兽用疫苗、未列名的酶及制品,进口额都在1亿美元以上。
其中,其他抗血清和血份及免疫制品进口额为16.06亿美元,占比高达70%。该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国为德国、美国、瑞士、奥地利、爱尔兰、西班牙、法国、日本、芬兰、英国,这10国的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97%,可见发达国家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人用疫苗的进口额为1.20亿美元,同比增长11.23%,相比去年94.98%的增长率,速度大幅减缓。经营人用疫苗进口的企业主要有科园信海(北京)医疗、深圳赛诺菲巴斯德、国药空港(北京)等。科园信海(北京)医疗高居我国人用疫苗进口额榜首,其人用疫苗进口额占我国总进口额的55%。
未列名的酶及制品的进口额为1.03亿美元,增长率为17.27%。主要的进口企业为:诺维信(中国)、帝斯曼(上海)公司、无锡杰能科生物、上海牧安国际等。
展望:生化药产业将受惠国家政策
尽管近年来我国生化药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研发经费不足、学研贸割裂状况严重、科研成果针对性差、转化率偏低等方面。而且,我国生化制品出口还面临着国外技术壁垒、更严格的标准要求等阻碍,这导致了我国生化药进出口贸易逆差进一步拉大。
根据中国医保商会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生化药出口额仅占我国医药出口总额的4.89%。同时,生化药产业在国内医药产业中的总产值占比也较低,整个行业发展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由此可见,我国生化药产业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有利于生化药产业发展的因素就是,政府的扶植力度越来越大。受医疗改革持续推进、医保覆盖逐步扩大、大部制改革以及出口企业逐步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医药行业取得更大的突破,运行更加健康。去年是国家基药年、医保年、招标年,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
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各项医疗保险参保超过13亿人,去年已经全面开展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另外,“十二五”规划中,已将生物技术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支持创新成果产业化。2013年上半年发布的新版基药目录,将基药品种由307种扩容至700余种,其中化学药和生物制药约为580种。政府扶持政策将为生化医药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进步创造良好环境,给产业注入动能,增强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最后,国际上的大型医药企业的生产和研发成本日益加大,将被迫对研发模式作出调整,把以前只放在总部的研发项目外包。例如,辉瑞、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默沙东等制药巨头相继在海外设立了研发中心,将研发工作转移至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借此产业转移的机会,我国可以在生化药研发、生产供应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生化药的整体技术水平。
以上多方有利因素,将推动我国生化药快速发展,生化药的生产、进出口贸易的前景都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