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发布的国际贸易分析报告中指出,全球性生产网络扩张影响着澳大利亚生产及贸易结构,得益于天然资源丰富,且地理位置相对隔绝,澳大利亚增值贸易处于国际较高水平。
报告指出,澳大利亚资源出口占比较高,而涉及大量中间投入、附加值低的制造类产品占比有限,这也解释了为何过去20年中其它大多数国家增值贸易下降,但澳大利亚却保持相对稳定。
报告称,基于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研究发现,从贸易增加值(value-added trade)角度看,欧洲和北美市场需求更为重要;澳大利亚国内生产呈现出日渐碎片化、离岸化、上游化的特点,为澳中投资带来了新契机。报告指出,澳一些产出内容实际上经由东亚地区间接出售到了欧美市场。相比较而言,中国在澳大利亚增值贸易中所占比例较低,小于在总出口中占比。根据该数据库(WIOD),2002-2011的十年间,北美和欧洲市场占到澳大利亚总出口的23%,但考虑到经由亚洲供应链间接出口的澳洲产品产出,北美和欧洲占到澳增值贸易比重达32%。而中国、印尼、韩国及台湾地区总共才占到澳大利亚增值贸易出口的25%。
报告指出,增值贸易与供应链的上游性(upstreamness)联系紧密。澳大利亚国内生产过程高度碎片化,且相对靠近上游,部分归因于自然资源出口占比较高。从其国内供应链来看,据澳国家统计局数据,基础金属、肉制品、乳制品、食品生产阶段分化程度位居前三,采矿、基础金属、林业及渔业的生产最为靠近供应链上游。
报告指出,澳大利亚国内生产的垂直碎片化是全球性现象。与30年前相比,澳大利亚生产活动包含了更多阶段,离岸外包的份额也在增大,且更多的生产活动开始向供应链上游移动。这些结构性调整自上世纪90年代起发端,而有证据表明,国际贸易成本下降、中间产品与服务市场去监管化、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等因素正促使全球其它地区出现类似调整。
报告认为,目前中国政府正加大促进产业价值链向上游移动,澳大利亚供应链上游化的速度虽然不及中国之快,但有证据表明澳产品生产阶段分化呈增强态势,到终端需求的距离也在扩大。统计分析发现,不少中国企业及投资者已看到这一特点,开始赴澳探寻供应链上游资产投资机遇,除传统的矿业资源外,从肉制品加工资产到活畜牧养,乃至农场土地投资都受到更多中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