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 唐烨熠
尽管一季度外贸形势并不乐观,但上半年,上海、江苏、浙江三地进出口增速仍高于全国增速。
陆续公布的地方外贸数据显示,上海、江苏和浙江分别实现6.4%、3%和3.8%的进出口增速,其中,江苏进出口规模稳居全国第二,浙江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在此形势下,杭州海关、宁波海关和南京海关近期接连出台相关外贸稳增长措施,支持外贸稳增长。
对此,浙江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长三角地区基本已经到了工业化末期的发展阶段,体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力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比重,对出口的调整迫在眉睫。必须继续推动服务业出口,发挥长三角优势。
增长来之不易
就长三角地区而言,尽管在全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有所回落,但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外贸增速仍保持一定势头,多省外贸增速皆高于全国增速。
其中,江苏上半年累计进出口1.67万亿元,同比增长3%,进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3.5%。江苏省商务厅厅长马明龙称,上半年外贸“稳中有进,来之不易”。
尽管二月份出口大幅下滑,但浙江外贸进出口仍呈 “低开稳走向好”态势,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04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8%,其半年出口增速在粤、苏、浙、沪四省中居首。此外,上海上半年实现进出口25487.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同)增长6.4%。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长三角地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向来发挥着龙头作用,但受外部环境、欧美国家经济下滑、国内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很多优势被中西部地区分散了,制造业也在向欧美和东南亚转移,长三角地区面临很大挑战。
“还好,经过一段停滞期后,下滑的趋势被稳住了。”白明告诉记者。
白明认为,长三角地区目前传统的要素资源竞争力在下降,要再进一步加大投资很难,必须靠产业结构转变。加工贸易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它的确有自身的缺陷,一般贸易会在贸易结构高端化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一般贸易占比首次超过加工贸易,据南京海关统计,上半年江苏完成一般贸易进出口1210.1亿美元,同比增长11.3%,一般贸易进出口在全省外贸中的占比达44.3%,成为最主要贸易方式。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传统产品出口受到了抑制,增长幅度较小。这一方面体现了长三角产业升级调整,另一方面,外贸作为结果也反过来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 徐剑锋说。
下半年形势趋好
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杭州、南京等市纷纷出台外贸稳增长政策,支持外贸稳定增长。
此前,杭州海关和宁波海关分别发布了26条和20条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措施,在推进通关作业无纸化、减轻企业负担、改善监管服务等方面提出多项改革措施。
此外,杭州和宁波两地海关都提到,将在商品归类、企业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缉私案件处理等25个领域加强合作,构建全省统一的通关服务环境。
南京发布的19项稳增长措施则主要集中在促进贸易便利、优化海关监管、扶持新兴业态和营造发展环境四个方面。包括复制上海自贸区创新经验、推动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优化税收征管、扩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改革试点等多项改革。
南京海关综合统计处处长唐仁军认为,欧美主要的市场正缓慢复苏,国内制造业环境持续向好,尤其是在6月份实现了连续4个月的回升。另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到目前已经形成了合理积极的效应,为江苏省下半年的外贸发展营造了很好的环境。
对于各地出台的稳外贸政策,徐剑锋认为,政策对外贸会产生引导作用,尤其在目前市场不是很景气的阶段,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效率。但是从整体角度而言,主要还是要靠企业、市场的力量进行贸易调整与转型。
白明则认为,上述政策一方面立足于本地的实际,一方面又很创新。最主要的是,这些都不是临时性政策,而是在将来要纳入外贸体系,各项政策将形成合力,作用于各个要素。
徐剑锋则称,只要市场不出现政策、汇率等因素的波动,下半年的外贸情况应该要好于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