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实施贸易便利化改革、取消了逐笔核单后,核销人员的加班成本和往返外汇局、银行之间的"脚底成本"省了,连电子口岸卡费、申报系统年费也省下来了,两者加起来一年可以为企业省下数十万元。”深圳市一家大型外贸企业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还介绍说,最近两年,由于有关监管层进一步缩短出口企业的退税周期,加速企业资金流循环周转速度,减轻了企业的退税成本和负担,更提高了本地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企业出口收益看涨。
201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以4.1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我国要想从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升级成为第一贸易强国,尤其需要在贸易便利化方面下工夫。
“现阶段外汇管理改革的着力点在于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多次明确强调。他解释说,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跨境资金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必须不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满足市场主体日益增长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需求。
据了解,外汇局大刀阔斧,坚持简政放权,推进外汇管理依法行政和职能转变。自2012年8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后,外商直接投资、外债管理等一系列资本项目改革政策也相继出台。2013年9月,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也在全国正式推行。这些改革的核心是简政放权、减少环节、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目的是促进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体现了外汇管理与时俱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一贯理念和宗旨。
“外汇局推出的每一项改革措施,均体现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思路,积极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努力降低银行、企业和个人办理外汇业务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国贸易便利化的发展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从单一部门到多个部门,呈现高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特点。业内专家表示,由于贸易便利化涉及领域较广、部门较多,应建立起一个快捷有效的协调机制。
一方面,应在政府层面上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决策协调机制;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与企业建立咨询机制,及时了解贸易便利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需要通过贸易便利化予以解决的问题。贸易便利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政府、企业及贸易商在改善贸易环境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因此制定相关贸易便利化政策要注重加强二者的合作,依法管理对外贸易,继续清理和取消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提高贸易政策与措施的透明度,加大对相关贸易政策的公布、评议、听政范围,听取行业、企业、个人的意见,改善对外贸易环境,提高服务和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