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商品市场的热点一直就没有离开过商品融资套利。大宗商品,由于其存在内在的价值,不会变为零值或负值,再加上部分品种保质期较长,也比较容易变现和流通,单位价值相对较高,因此往往被一些机构作为融资的标的而超量进口。其根本原理在于,利用进口铜、铁矿石或者其他有价值的商品,开具美元信用证,获得人民币低息贷款,再通过人民币升值获得远期汇差,到期时以人民币购回美元还款,这样进口商相当于获得一份低息3至6个月短期贷款和远期汇差收益。
目前一场贸易融资“去泡沫化”正在上演,其主角是前期由于融资需求而导致过度进口的商品。3月10日大跌的品种中,大都涉及进口融资,如铜、锌、铁矿石,甚至化工品中的PTA等。需警惕这种下跌从小范围的进口融资性品种向更大范围的品种蔓延,特别是工业品。
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预期淡化,未来人民币兑美元双向波动将扩大。2014年3月3日,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幅度一度达到1.5%。由于美元是融资铜和融资铁矿石的普遍用的中间货币,也是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结算货币,因此人民币兑美元币值将导致融资铜和融资铁矿石汇差收益率下降,这等于变相的增加了融资铜和融资铁矿石的融资成本。
另一方面,美联储将稳步削减QE,美元实际利率上升的趋势已经难以避免,资金回流美国的趋势会逐渐确立。3月7日,美国公布的2月份非农数据远好于预期,由此,我们认为未来美联储将加快削减QE的步伐,从而美元实际利率上升将进一步缩小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融资铜开具美元的信用证贴现率一般是LIBOR加30-300个点,因此LIBOR美元上升将增加美元的融资成本。
在美元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和人民币贬值风险加大的情况下,为了不让融资贸易资金链断裂,目前很多融资贸易商不得不抛售铜、铁矿石等之类的换取现金,提高规划信用证贷款。统计数据显示,2月底,上海保税区融资铜已经突破了75万吨,而其他包括广东、天津等港口的铜库存也不在少数,中国铜影子库存寻思膨胀,再加上现行库存我们估计中国铜库存可能超过120万吨,一旦抛售的话,中国冶炼厂一个半月不生产和进口商不进口,铜库存都能满足中国的需求。目前,铜出口反套或者铜材来料加工方式的铜出口,已经被视为化解国内铜过剩压力的救命稻草。
铁矿石方面,截至3月7日,中国铁矿石港口库存升至10857万吨,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在中国环境治理背景下,钢铁产能扩张受限,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或者内陆钢铁产能搬迁的压力下,庞大的铁矿石库存抛售将造成巨大的冲击。而铁矿石出口却不是很顺畅,因为除了中国之外,没有哪个市场能够消化这么大的库存,且铁矿石变现能力也不及铜。
总之,人民币从升值转向双向波动,美元实际利率潜在的上行风险加大。目前,融资驱动大量进口的商品遭遇大规模抛售,跌势一触即发,暂难言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