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美国光伏“双反”大棒已经砸下,加拿大也火上浇油,但国内光伏产业似乎并未受到太严重的打击。事实上,国内的主要光伏龙头企业都在积极广泛布局出口市场。业内人士称,随着新兴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重点市场版图东移已可以确定。且由于光伏产品的旺盛需求依旧存在,光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海外国家对中国光伏制造业的“围剿”远未结束,随着世界各国对光伏行业的关注度不断加大,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近期,加拿大政府宣布对中国的晶硅光伏组件和薄膜太阳能产品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美国时间12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第二次“双反”调查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终裁。倾销强制应诉企业常州天合和昱辉阳光/晶科能源分别征收26.71%和78.42%的反倾销税,其他应诉企业征收52.13%的反倾销税,其他非应诉企业征收165.04%的反倾销税。补贴强制应诉企业常州天合和无锡尚德分别征收49.79%和27.64%的反补贴税,其他中国光伏企业征收38.72%的反补贴税。业内预计,未来有关光伏产品的贸易争端将有增无减,但业界对“双反”导致的“恐慌”情绪总体呈现下降态势,这与市场需求总体旺盛以及全球光伏市场版图东移有关。
重点版图东移
应对海外国家的“双反”制裁,业界的关注度以及“恐慌”情绪显得没有那么强烈。业内人士称,总结以往经验,政府及厂商对于“双反”有多种应对之策,包括国家层面可能采取的反制裁、国家层面的谈判磋商及价格承诺等措施使其软着陆,企业层面可能包括开拓国内及新兴市场、海外设厂、加大下游电站投资力度优化企业盈利模式结构等等。
光伏从业人士认为,中国的光伏产品造成的贸易摩擦,不仅仅是简单的制造纠纷,这反映了世界各国对未来能源资源的竞争。能源是大国的政治发言权,欧美国家过度依赖中国极具性价比优势的产品,相当于重要的未来能源组成部分的“咽喉”交由中国管制。
事实上,从今年全球光伏市场的安装量变化可以看出,旺盛的市场需求依然存在,虽然有“双反”影响,但由于制造成本和技术制约了组件等产品的规模化发展,美国和欧洲这些市场始终需要寻找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发言人钱晶分析了统计数据后表示,2014年全球光伏市场增速回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目前的复苏状况,且随着新兴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重点市场版图东移已可以确定。从2014年各方市场反应来看,2015年整个光伏市场将会持续增长,价格渐稳,龙头企业将锁定良好的盈利水平。以晶科为例,凭借技术、完整产业链、规模化制造等优势实现盈利水平行业第一,且保持6个季度的持续盈利。
经济性日趋明显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正是推行改革的好时候,例如治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2015年将是大气污染防治年,增加光伏新能源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光伏的必要性无庸置疑,随着光伏技术进步和成本不断逼近传统火电,发展光伏的可能性和经济性也日趋明显。全年新增装机将有望达到15GW,分布式将会放量成长。东部经济条件较好的省份配合国家政策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当地的分布式开发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政府将把光伏放在能源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是中国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钱晶称,2015年是中国光伏市场大发展之年,中国光伏市场开发正在从单纯的低价竞争向精细化设计、精细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业内人士认为,只要牢牢把握住光伏项目中的政策、质量、安全、成本和能效五要素,追求光伏发电工程收益最大化,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钱晶表示,要抓住这个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趋优的双重利好机遇,真正从光伏产品制造企业成功转型为服务型能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