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国家拟限制低质煤进口引争议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3-7-9 9:56:00 《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

导读:日前,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

  解析:5月17日《中国证券报》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 低热值煤将受限制》对《办法》进行了报道,引发大量转载。《第一财经日报》也发布了《国家能源局拟制定措施阻止煤价不断下跌》报道,但转载量不大。5月18日《上海证券报》的《限制进口低卡煤政策呼之欲出煤炭旺季价格添变数》影响较大,报道称,业内人士对于该政策能否实施存在较大分歧。5月21日,《证券时报》的《憧憬政策救市 中资煤炭股苦尽甘来》报道称,《办法》实施后,内地的煤炭进口量将会大幅降低,将支持煤价见底回升。

  5月25日,五大发电集团集体向发改委表示抗议的报道出现,随后该信息不断被转载。

  5月29日,《国际商报》刊登的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李廷的文章《商品煤质量管理能否成救市良方?》转载量较大,文章认为《办法》对煤炭救市意义不大。

  5月30日,《证券时报》的《限制煤炭进口实质是保护落后产能和寻租空间》被转载了40多条,使舆情再升温。之后,舆情仍保持一定热度。

  三、媒体及专家评论

  争议的焦点在于是否接受市场调节的规律和部分煤市不规范的代价。市场主义人士认为,《办法》有违经济市场化的大势,又有违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基本准则,是在保护落后产能;而政府调控人士认为,《办法》平衡煤电企业利益,还能规范煤市。但对同时监管煤电行业的国家能源局而言,无疑“手心手背都是肉”,不会过于偏爱哪一方。

  1.《办法》利好国内煤炭行业

  有利于规范煤质管理

  劣质煤进口对国内的减排和能源效率的提高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背景下,要遵守世贸规则,重申国家的环保标准,研究进口煤质量标准,规范进口煤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制订既对进口煤的质量实行了严格管理,同时又对国内煤的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以及使用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对以后规范商品煤的质量管理和加强进口动力煤是一个很好的约束。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5月2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利于缓解煤炭供求矛盾

  随着进口煤量大增,煤质降低,短重等现象也较为突出。进口煤虽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国内煤炭资源,改善了沿海地区供求结构,降低了用煤户的成本,但对我国煤炭产业结构的冲击是巨大的,使国内供大于求矛盾日益突出。

  ——卓创资讯煤炭分析师刘姗姗5月20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2.限制市场自由调节 规范煤市目标未必能实现

  背离经济规律的“援手”不伸为好

  国务院刚出台新的“简政放权”方案,强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化解煤炭困境,恰恰要用好“无形之手”。“煤炭行业面临寒冬时,电力企业却春暖花开;煤炭行业风生水起时,电力企业则水深火热。看似“风水轮流转”,实则是体制机制不顺畅。政府不要一碰到哪个行业不景气,就赶紧出台刺激措施,每当这种干预价格、背离市场规律的“援手”出现,势必会帮一方、伤一方,难以两全。表面上政府帮困难企业解了燃眉之急,可实际上却破坏了市场规律,导致煤价背离市场价值,使市场调节作用失灵,为下一阶段的供需平衡埋下隐患。

  ——江苏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田伯平6月3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限制进口煤对救国内煤市作用有限

  也许控制煤炭进口以缓解当前国内煤炭企业的市场压力是政策制定者的初衷之一,但《办法》出台的更大意义在于文件开头提到的“提高商品煤质量,促进煤炭清洁利用”,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当前国内煤炭企业的市场压力。

  首先,进口动力煤质量监管面临着能否严格执行的问题。

  其次,目前国际市场煤炭供求形势整体较为宽松,国际煤价低位运行,国内市场不会根本摆脱进口煤冲击。即使进口动力煤质量门槛提高之后,一部分煤因为质量问题被排除在外,也只是暂时对国内煤价构成一定支撑。由于国际市场煤炭供求形势宽松,煤价处于较低水平,当国内煤价得到支撑之后,国际市场部分质量较好的煤炭价格优势得以显现,进口量增加,最终还是会增加国内市场竞争压力。

  再次,国内煤炭行业景气度回落,煤炭企业市场压力加大,进口煤的冲击只是原因之一,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导致煤炭需求弹性下降才是根本。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李廷5月29日在《国际商报》撰文称

  保护国内煤价可能最终由消费者埋单

  “绿色环保”、“质量管理”纯系拙劣的幌子,价格上竞争不过人家才是真的。是什么使得地理位置更近的本国煤炭竞争不过万里迢迢从地球另一端运来的进口煤?一方面,固然有技术水平低、深井开采成本高于露天开采、海运价格处于低位等客观因素,但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从矿坑到港口贪得无厌的寻租。以笔者的亲眼目睹,堆场上铲车动一下就上百块,卸车时短吨是家常便饭,拿车皮支付的“点车费”就更为可观了,这还仅仅是雁过拔毛的几个比较明显的部分,还没算卡车短倒里的种种名堂和产地征收的基金税捐呢。其实说寻租,是客气的学术化称谓,要说白了那就是腐败。所有这些寻租成本或曰腐败成本都摊进煤炭价格向下游转移,到头来不用说是通过电费上涨由工业用户与全体国民埋单的。试问,这样的要求,我们能答应吗?

  ——大宗商品市场分析人士黄光锐5月30日在《证券时报》撰文称

  3.低质煤与污染并无必然关系

  用所谓环保名义限制“劣质煤”进口的逻辑是可笑的。无论来自美国的“高硫煤”还是来自东南亚的“低卡煤”,由于发热量、水分、挥发分等方面的因素,根本就不可能不经掺配就投炉使用。既然要掺配,入炉煤炭指标就可以调整。国内电厂脱硫脱硝的技术水平目前已达相当高的程度,只要发热量在4500至5300大卡,全硫低于1%,烟气排放不超标是有保障的。

  一言以蔽之,与煤炭相关的环保问题,关键在于使用环节而非贸易环节。管住大气污染是环保部门的应尽职责,而近年来环保部门严控电厂排放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何况,低卡高硫煤不仅是国外有,国内从西北到蒙东同样很多。

  显然,这是对当今世界贸易缺乏最基本的了解。现实情况是,在国内流通环节把进口商品与国产商品区别对待为WTO明令禁止。国内“动力用商品煤”的技术标准放宽到了热值可以不足3000大卡,全硫则调整为3%,这种区别措施在WTO打官司是必败无疑的。同时,这一提议也将其“非环保”性质完全暴露。

  ——大宗商品市场分析人士黄光锐5月30日在《证券时报》撰文称

  国内目前对所谓的“劣质煤炭”的需求较大,而且在持续增长,鉴于目前电厂的脱硫脱硝等相关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所以即便使用劣质煤,基本上也不会造成环保方面的问题。使用劣质煤和导致污染加剧无必然关系。

  ——某电力企业燃料部门负责人5月2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4.印尼煤进口受影响最大

  我国进口印尼煤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东地区,企业采购印尼煤主要做配煤来用,因其煤质低、煤价低,相对于国内低卡动力煤更具成本优势,非常受沿海火电企业的青睐,进口量也逐年攀升。如果此次国家能源局对高灰、高硫、低卡煤的限制政策得以实施的话,那无疑受影响最大的将是我国做印尼煤进口贸易的公司。

  ——5月26日《中国能源报》

  5. 进口煤管理亟待规范 拯救煤企另寻他方

  进口煤管理亟待规范

  如果说是否应该对进口煤尤其是劣质煤进行限制还存在争议,那么,规范进口煤炭的质量管理以及对煤炭流通企业的管理,则是业内普遍的呼声。今年一季度,广西各口岸检验检疫进口煤炭740多万吨、货值7亿多美元,其中不合格数量达100万吨、货值1.4亿美元,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数量短缺、货物与贸易合同不相符,发热量低于合同约定值。这当然并非个案,而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5月28日《中国电力报》

  切实减轻煤企税负

  减轻煤炭企业税费负担也很迫切。据估算,在前两年的高煤价背景下,税费负担就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30%,如今煤价下跌,税费在成本中的比重就更高了。这些种类繁多的税费中,有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早已背离市场经济原则,亟须清理;有的是特殊时期出台的应对措施,如在高煤价时期征收的煤炭价格风险调节基金,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性?这都需要政府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解决。

  ——徐州市发改委负责人6月3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政府应加强排污监管

  政府的监管与限制,不应该着眼限制进口煤炭,更不应该着眼限制高硫、高灰、低发热量的“劣质煤炭”,而应该在制订严格的限制排污法律的同时,极大地增强监管和处罚一切违法排污企业的力度。

  ——煤炭市场分析师黄腾5月29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四、分析师点评

  整个舆情酝酿过程中官方声音较弱。针对舆论认为《办法》就是国家出手救煤市,仅有媒体报道中一位官员解释,此举只是限制低热值、高硫的劣质煤进口,减少燃煤造成的空气污染和治理成本,并不是要干预市场,没想到引起市场的误读。

  纵观整个《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事件的舆情走势,虽然舆情信息量不是特别大,但舆情酝酿比较充分,电力、煤炭行业的企业人士、分析人士、专家学者等都充分表达了意见。宽松的舆论环境为舆论的充分表达提供了前提保证,相信相关舆论也会成为主管部门征求意见的参考。

上一页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