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贸区第二轮谈判7月30日在上海开启令各方关注,日本媒体称谈判将持续至8月2日。
中日韩自贸区从提出设想蓝图到进入实际谈判,用了近十年时间。2012年11月,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正式宣布启动,并在今年3月在韩国首尔完成了首轮谈判。在首轮谈判中,三方讨论了自贸区的机制安排、谈判领域及谈判方式等议题。
中日韩自贸区对三国究竟意味着什么?此次第二轮谈判能取得怎样的实质性进展?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微博)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分析认为,中日韩自贸区是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必要的前曲,而日本与中韩的领土争端、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的美国方面的举动将是影响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的重要因素。
中日韩自贸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前曲
“建设自由贸易区对中日韩三国的益处显而易见”,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说。中日韩三国是亚洲经济的支柱,三国之间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和目标市场。2012年,日本、韩国分别是中国的第五和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为日本、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韩国则互为对方第三大贸易伙伴。据预测,中日韩自贸区建成后,中国的GDP将获益增长1.1%至2.9%,日本获益增长0.1%至0.5%,韩国获益增长2.5%至3.1%。
但建设中日韩自贸区更为重要的意义,梅新育认为是“将有望通过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来降低区域内在政治、历史等各方面的矛盾冲突的烈度,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为中日韩三国带来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利益。”梅新育分析说,东亚经济过度依赖美欧市场,这一方面影响东亚经济自主性,另一方面也妨碍了东亚货币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以至于只能集体为美国充当提供商品的车间和供应低息融资的“现金牛”。
“而要摆脱这一局面,出路就在于加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用区域市场部分替代美欧市场。”梅新育说,而自贸区就是规范的区域市场。
影响自贸区谈判进程政治障碍尤为显著
但益处显然不意味着成果易得。梅新育分析说,中日韩三国拥有共同的社会文化传统,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伙伴,东亚区域金融合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一切都为建设自由贸易区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建设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需要克服的政治、经济障碍仍然不可忽视,其中政治障碍尤为显著”。
“这些政治障碍首先是日本与中韩的领土、历史和文化领域的争端。近代以来给中国和朝鲜半岛带来深重历史创伤的日本方面自不待言,还有钓鱼岛之争、日本极右分子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举动……时不时挑动有关国家国民的心理”。梅新育说,“在中、美、俄、日四个大国汇聚的东北亚该奉行何种战略才能最好地维护本国、本民族根本利益?在对外关系方面如何作为才是理智、成熟的民主政治表现?臆想和现实、自尊和自我膨胀之间究竟能否画上等号?相关国需要冷静全面思考,并用实际行动作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