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娟
“人民币已经开始从单纯贸易计价功能"前驱"模式,发展成为现在的贸易计价与金融计价"双驱"模式,呈现出更合理、更稳健的格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下称“报告”)指出。
上述结论是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在对2012年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以及2012年以来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金融产品计价以及储备功能等权重指标进行测算之后得出的。
报告显示,截至去年末,中国的RII已经达到0.87,相对于前年的0.58增长了49%,增速迅猛。同期美元国际化指数为52.34,与前年基本持平,其他主要货币的国际化指数均不同程度有所下降,欧元为23.60,日元为4.46,英镑为3.98。
另外报告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破解当前世界经济金融格局下“一超多元”国际货币体系滞后于多元竞争贸易格局而导致的“新特里芬难题”,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肩负着实现中国利益主张和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双重历史使命。”
“只有摆脱对单一国际货币的过度依赖,促使国际储备资产回归其保持对主要债权国支付能力的本来功能,高外汇储备国家的"美元陷阱"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等"新特里芬难题"才有望破解。”报告指出。
报告建议,根据国内外需要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现阶段必须坚持“贸易顺差—资本流出”的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
报告认为,在区域贸易和双边贸易替代多边谈判成为主流发展趋势以后,区域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的影响力相对提高,来自于主要国际货币传统支配地位的阻力明显下降。以东盟10+3、上合组织、金砖国家、拉美、非盟等多个经济体为突破口,通过双边贸易和区域贸易等方式,有望继续强化国际贸易的人民币计价功能,拉动RII再创新高,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但同时,报告还指出,鉴于我国对外贸易“大而不强”、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发展滞后于贸易活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与外币的直接兑换数量太少的现实障碍,人民币国际化仍然还有相当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