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铜何去何从,牵动着期货交易者的神经。
5月5日,国家外管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20号文”),向在进出口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套利”玩家发出了最后通牒各地外管局于5月10日前对资金流与货物流严重不匹配或流入量较大的企业发送风险提示函,并要求其在10个工作日内说明情况,否则将于5月31日被打为B类企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种种迹象表明,由于人民币连续创下新高的严峻局势,转口贸易形式的融资铜即将面临新一轮监管风暴。
组合拳将至
以电解铜为载体的套利行为,往往借转口贸易的形式实现。高盛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通过离岸贸易公司、国内贸易公司及其设立的离岸子公司这三个实体之间转口贸易单据的空转,“在一年时间里,基于特定数量保税铜或进口铜开立的信用证名义总值,将是涉及其中的实物铜价值的10-30倍,具体取决于信用证的期限。”在摸清转口贸易商的底细后,手握“罪证”的外管局才将最后通牒“20号文”祭出。
“事实上,在国家外管局5月初下发20号文之前,广东、浙江、上海等地监管部门就已经在收紧转口贸易融资,并要求银行紧锣密鼓地开展真实贸易背景的调查。”上海某国有大行工作人员李林(化名)表示,“20号文只是把这一要求推广到了全国。”据悉,4月中旬,工商银行杭州分行就已经率先明令禁止转卖,只可以开具真实转口贸易(提单两头在外)的美元信用证;5月2日,上海各大银行开始展开转口贸易真实性调查,外管局要求提取6000条大额数据限期上报。
“外管局早已锁定了目标,这样就是在请君入瓮,限期10天交代清楚真实贸易背景,谈何容易。”李林表示。
根据记者获得的一份某国有大行总行下发的《关于(汇发[2013]20号)一文需要做好的几点工作》指出:“电解铜,电子产品,黄金饰品等交易品种的进出口企业加强背景调查,对于交易产品严重背离企业主营产品的进出口企业要进行风险预警。限制其进入我行结算环节。”“根据20号文的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计算公式(超额的外汇贷款,要保持这个贷款规模25%的外汇在账上),降贷款比提高存款的影响更大,而银行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也不愿意持有太多的外币头寸。因此,银行更倾向于降低贷款。”李林表示,“另外一方面,如果不压缩贷款,当前我行维持存量存款已经任务艰巨,何况还要再加码?”记者多方了解,近日仍有具备真实贸易背景的企业在山东、上海等地开出信用证,远非外界盛传的“一刀切”停开信用证,只是限制更趋严格;而不具备真实贸易背景的套利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多家信用证融资中介商表示最近虽然仍在接单,但已提前警示客户。
业内人士表示,伴随5月5日“20号文”的下发,几乎同时下发的还有另一份“53号文”《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开展打击虚假转口贸易专项行动的通知》(汇综发[2013]53号)。
专项行动检查范围为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期间,发生单笔交易金额等值100万美元以上(含人民币)的转口、转卖业务的企业。文件要求各外汇指定银行将相关转口和转卖付汇业务数据,连同涉及的业务留存的提单、海关进境备案清单、货物转卖审批单、货权证明等货权凭证和付汇凭证复印加盖公章后一并送交所在地外管局;企业主动到外管局解释清楚相关情况,外管局将作为后续对违规从轻、减轻的依据之一。
据记者了解,当前个别省份采取的措施相比20号文更加凌厉,如江苏省规定“相关企业转口贸易外汇收支必须在同一银行网点办理,不得以人民币支付、外汇收款”(20号文中只针对B类企业,且要求为“在同一家银行办理”);厦门、广东等地人民银行跨境办亦早已明文禁止转口贸易的错币结算。
期市或受连带影响
本月以来,该价格七次创下汇改以来高点,今年以来亦连创16次新高。
“若当前外汇形势进一步延续,不排除有进一步货币信贷和外汇管理措施出台的可能性,对经济复苏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也会导致外汇银行被迫调整资产结构,加大银行自身经营风险。”一位接近外管局人士表示。
而一旦融资铜模式“崩盘”,影响或将逐步扩散。
根据我的有色网提供的数据,当前上海保税区铜库存只有50万吨左右。但据外管局内部人士透露,当前外管总局指示“抓大放小”,江苏省分局根据该要求重新筛选了200家货物贸易外汇资金流入重点企业,占全省流入企业总量差额的近六成;广东省分局亦锁定320家企业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如果这些企业实力较强的重点企业在六月份之后遭到进一步打击,局面可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20号文发布已近23天,从供应面的角度来看,融资铜转口贸易受到的打击还没有造成国内现货市场库存的大幅增加,因此对期货市场的影响并不明显。但风险依然存在,一旦融资铜占据的库存发生集中释放,现货对期货市场的影响恐怕将相当可观。”南华期货研究所金属部高级总监曹扬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