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东
一季度,浙江外贸出口开局良好。1月至3月合计出口528.6亿美元,同比增长11.7%,高于年初制定的全年外贸出口增长速度目标,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外贸开门红的要求。
开局良好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三个因素:一是国际市场有所回暖。美国经济持续向好,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所缓解,新兴经济体增长较快。二是国内政策相对稳定。去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扶持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今年省委、省政府再次明确,外贸出口扶持力度不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三是义乌市场采购试点成效明显。特别是去年9月份正式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外贸出口由此前的月均3亿美元左右,大幅提高到15亿美元以上,对全省外贸增长贡献率达到一半以上。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一季度外贸出口有其特殊性。从历年数据来看,由于春节因素,一季度出口规模比其他三个季度相对较小,出口占全年的比重较低;同时月度出口数据波动较大,今年更是出现1、2、3月份同比增速分别为10.3%、61.9%和-13.2%的大起大落,难以准确反映全年走势。
今年浙江外贸出口后续增长压力仍然很大。外贸企业普遍反映,当前劳动用工、人民币汇率升值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推升企业生产成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竞争力明显削弱,而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等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外贸有效订单不足问题十分突出,即国际市场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有单不敢接,接了也没有利润甚至亏损。大单、长单少,小单、短单多,对后续外贸增长难以形成有效支撑。据浙江省商务厅对全省2000多家外贸企业的调查反映,60%的企业出现订单短期化现象,30%的企业遭遇订单转移。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必须认清外贸出口的发展形势、提振发展信心、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要努力“优化”政策导向。加快改革创新步伐,调整完善我们的发展思路和政府管理模式。着眼长远,把对外贸易促进工作从重“量”转向“量质”并重,把政策导向逐渐转到加大外贸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和增强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上面来。调整政策支持方向,加大对企业自主品牌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营销渠道建设等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举措的鼓励和支持力度。
要努力“优化”贸易模式。加快改变当前以价格竞争和规模扩张为主的贸易模式,增强企业在品牌、渠道、创新等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上的实力,强化企业对产品价值链两端的控制力,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向品牌“走出去”、企业“走出去”转变,通过品牌“走出去”和企业“走出去”来带动全省贸易“量”和“质”的提升,真正增强贸易效益,实现贸易模式的转变。
要努力“优化”市场开拓方式。努力构建“优势渠道”,打通贸易大通道,加强对国际市场终端的控制力,降低贸易风险和增强稳定性。加快国际营销网络建设,积极推进浙江优势企业和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合理布局。鼓励优质企业自主构建营销渠道,如建设一批市场渗透能力强的品牌专卖店,入驻市场终端卖场等;创新营销模式,在境外建设一批品牌推广效果好的展示中心、区域辐射半径大的批发市场;自主掌握销售渠道,增强浙江产品在全球市场销售的主导权。
要努力“优化”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主体结构,做强大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优化商品结构,稳定传统优势产品贸易,推动知识产权、品牌、高附加值产品贸易;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培育周边市场;进一步优化贸易方式结构,做强一般贸易,提升加工贸易,发展其他贸易。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增加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作者系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