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1日起,印度为保护该国的蚕桑业,将生丝的进口关税从5%增加至15%。此次关税的提高,对以对印出口占到90%以上份额的四川缫丝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在企业招工难、贸易壁垒叠加等出口市场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我省丝类商品企业正在调转方向,以深加工、自主品牌的产品进军欧美市场。
现象:生丝出口下滑4年
据统计,2008年以来,我省丝类商品出口下滑,出口量以每年20%-30%的幅度减少。经四川检验检疫局检验的出口丝类商品量从2008年的8758批、5254.64吨,下降为2012年的3114批、1578.44吨,出口批量、重量分别下降了64.1%、69.9%。
目前,四川出口生丝企业共有34家,今年一季度出口生丝402批、202.62吨,同比分别下降50.4%、48.1%。今年以来,来自主要出口市场印度的进口商将报价进一步降低,生丝出口成本因此增加0.5万美元/吨,约合3万元人民币/吨,大约相当于2012年四川出口均价的8%。随着昨日起关税的提高,四川出口生丝产业面临重重困境。
原因:成本上涨与贸易壁垒
为何我省的丝类商品出口遭遇寒冬?省丝绸协会相关人士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该人士说,近年来,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再具有竞争优势,许多缫丝企业因招不到工人而关门,缫丝产业萎缩厉害。
除了企业招工难,我省丝类产品出口市场单一也是问题之一。据四川检验检疫局统计,近年四川生丝出口到印度的份额占到95%,此次印度提高关税,使本就微利经营的四川桑蚕和缫丝企业面临更大的困难。此外,我省丝绸服装产业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不高,市场占有率不稳定。
突围:品牌战略开拓欧美市场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支持我省茧丝绸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龙头企业走出去,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快茧丝绸产业发展的意见》,力争到2022年,茧丝绸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据悉,我省部分丝绸企业已在美国、欧洲、东南亚设立了营销办事处。
在印度市场萎缩的同时,我省丝制品相关企业正在积极转型,以深加工产品拓展欧美、日韩市场,建立自主品牌海外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