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水泥产能迅速扩张,水泥出口也随之“井喷”式增长。2012年,我国共出口水泥1199.7万吨,比2011年(下同)增加13.1%,价值6.8亿美元,增长10.2%;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57美元,下跌2.5%,出现了水泥出口量增价跌的新情况。
由于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2012年,国内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高位回落,水泥供大于求的状态有所加剧,国内水泥企业纷纷降价出口,以缓解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
煤价低迷为水泥价格下跌创造了空间。煤炭成本一般占水泥企业生产成本的30%~40%。受国内市场需求不旺的影响,2012年,我国煤炭价格整体呈明显下降态势,下半年之后更是持续保持在每吨650元以下。其中,8月1日环渤海地区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降至626元/吨的低位,刷新了“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发布以来的最低纪录,累计跌幅高达161元/吨。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低迷,有利于降低水泥企业的生产成本,为水泥降价出口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产能过剩压力加大。由于我国水泥行业迅猛扩张。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已建成投产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已达1637条,熟料产能高达16亿吨,加上在建项目,预计到2013年年底,我国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将达到18.23亿吨。按照1吨熟料生产1.55吨水泥的标准及设计建设过程中会有10%~20%的富余度来计算,到2013年年底,全国水泥实际产能将达到31.1亿吨,而未来1至2年内,每年的水泥需求量难超25亿吨,意味着2013年全国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将过剩30%。
目前,我国水泥产业集中度仍然偏低,在全国4000多家水泥企业中,规模排在前十家的企业集中度仅为26%,远低于国际70%的平均数,导致水泥行业价格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常态化。对此,国家层面虽然不断推出兼并重组措施,但地方落实依然困难重重,错综复杂的利益分配让本来应该“市场化”的兼并重组非常困难,加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因为不同所有制而出现的重组难题,都阻碍了水泥行业兼并重组实现大集团战略目标的步伐。自2003年12月23日国办发[2003]103号文件开始对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实施宏观调控以来,国家发布了与水泥产业有关的宏观调控政策文件多达38个,但国内水泥产能过剩顽疾仍无法根治。2013年,全球经济发展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市场水泥需求恐难以出现较大提升。与此同时,非洲的最大市场安哥拉经过长期的战后恢复建设后,需求开始有所下降,部分非洲国家水泥产能迅猛扩张也将加剧非洲水泥市场的竞争。此外,俄罗斯水泥生产商正准备与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同行向欧亚经济委员会提交联合声明,要求对三国市场进口廉价水泥采取反制措施。
新型城镇化提升市场需求空间。在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城镇化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从政策上看,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我国2013年乃至接下来几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而城镇化建设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居民住房等建设,这将有利于提升国内水泥需求的增长空间。
2012年11月,环保部发布了关于《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四项环保标准征求意见稿。同时还对排放颗粒物、二氧化硫、氨等提出更高要求。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日前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规模排在前十位的水泥企业产业集中度将达到35%,形成3至4家熟料产能1亿吨以上的企业。国家不断强化水泥行业的规范管理,有利于推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些项目大部分将在2013年进入实际投入阶段,而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新型城镇化”列为2013年的主要工作任务,这些都有利于提升国内市场的水泥需求,增强行业信心。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水泥行业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不容忽视。一方面,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依然制约着行业的向好发展;另一方面,出口障碍逐渐增多,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水泥出口的增长空间。因此,虽然2013年我国水泥行业生存环境将有所好转,但是提升空间将相对有限,特别是出口方面难以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