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4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世贸组织(WTO)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上发言称,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和重要贡献者,对于其他多边、诸边谈判,也持开放态度。金融时报记者评价,这席话令在场的一些部长和贸易高官都吃了一惊,因为它意味着中国的贸易政策将迎来重要转变,多年来捍卫WTO多边协定的中国将诸边协议视为威胁,现在考虑改变态度。
早在中国转变态度以前,美国、欧盟和其他WTO成员都因WTO谈判进展缓慢而另寻途径缔结协定。
在美国主导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泛太平洋伙伴关系”(TPP)2011年拟定框架时,中国还未透露加入TPP谈判的兴趣。今年5月,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国在研究加入TPP的可能性。
今年11月,因光伏产品与葡萄酒贸易争端而搁浅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终于启动,欧盟10月批准谈判时表示,希望争取两年半内完成。
本届WTO会议期间,印度拒绝商谈农产品补贴方面的规则,这种强硬态度使会议又陷僵局,分析人士预计,WTO的“名存实亡”或许即将变为现实。
这种时候,高虎城对WTO“决策系统效率低下”的批评也能体现中国转变的意愿。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认为:
我们会看到大转变。
原因之一是,中国的领导层对WTO以往的谈判成果越来越失望。
我们会尝试一切可以试用的。不论是诸边、双边还是WTO的贸易协议,只要它管用!
因为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强调重新激活改革,认为进一步扩大开放会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一些分析师预计,中国可能最终会加入TPP,但TPP是奥巴马政府视为美国安插在亚洲的重要经济支点,甚至也可以视为美国企图在经济方面抑制中国的行动。
因上月中国划设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划入钓鱼岛区域,TPP谈判成员日本近来与中国关系紧张。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其他TPP谈判方也对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存有争议。
这些都无助于中国加入TPP。
此外,一些欧盟与美国的官员还质疑中国是否能达到50多个国家间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期望。
上月WTO针对IT产品《信息技术协议》(ITA)的贸易谈判再次暂停,这些官员将谈判破裂归咎于中国,认为这是个警惕的例子。
华尔街见闻注:
诸边贸易协定(plurilateral trade agreements)有别于所谓“多边贸易协定”(multilateral trade agreements)。
目前诸边协定仅包括四个专门的贸易协定,即《民用航空器贸易协定》、《奶制品贸易协定》、《牛肉贸易协定》和《政府采购协定》。
此类诸边贸易协定既独立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亦独立于《服务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可自由决定参加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