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特殊关系大有发展潜力,还可能带来深远的地缘政治影响,但在目前却先要处理好两个重要问题,两国以至中欧关系的发展正面临新机遇与挑战。
第一个问题是太阳能电池的贸易纷争。一家德国企业SolarWorld提出投诉,而欧盟将正式立案调查。但反倾销调查暗藏不公平的技术性问题而成了保护主义温床,何况欧洲的法规比美国的更不透明,更易为政治因素左右(据英国「金融时报」9月3日评论)。上述企业在美国亦提出投诉并取得成功,但中国即采报复行动,限制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自美国入口,并通过台商让产品绕道入美。默克尔访华时表示同意与中国通过协商解决争端,被视为试图开拓新的调解路径,还反映德国政府不愿因个别企业或行业的纷争,而影响中德经贸迅猛扩展的大局。虽然德国的表态未必能左右欧盟的立案调查,但总算是发出了不同声音。
事实上欧盟内部对贸易纷争的取态有分歧,德英等国对入口比较宽容但南欧等国则较严苛。因此中国应采取针对性反击,对欧盟更不必太过「合作」,而应将贸易纷争与支持欧盟尤其欧元区的解困挂钩。默克尔到访,欧债问题自是话题之一。峰会后温总对此有一个很别致的陈述,其要点如下:(一)对欧债问题担心,尤其是关于希腊会否脱出欧元区,及西、意是否要全面救助。(二)问题解决的关键在希意西等国对改革,及欧盟等对援救的决心。德国在解困中起了重要作用,但解困措施的落实不会“一帆风顺”。(三)中国已有实际行动支持欧洲解困,如向IMF提供430亿美元资金,和购入欧债及投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等。(四)今后将在充分考虑风险防控的前提下,继续投资欧债。
这些话显然是提醒欧盟及欧洲等国要有决心及行动,且表明了中国对欧洲前景的担心,和今后助欧将更趋审慎:一要看欧洲本身行动,二要看所涉的风险。温总的表态基本正确和合理,事实上中国因之前的投入已承担了一定风险,今后自须更加小心,以免救人不成反累己。目前欧债危机正处十字路口,可能很快便要作出艰难决定,如放弃救希而全力稳住西、意。穆迪亦已把欧盟风险的前景评估转为负面,反映市场看淡。总之,中国必须做好两手准备并订下应变原则,暂时来说应冻结投资于欧洲国债及EFSF等高风险产品,同时要密切注意德国动向:在处理欧洲事务上必须紧跟德国,并给予适当的支持。从长远看要稳住德国欧洲才有希望,故今后中国的欧洲政策难免要以德国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