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10日公布我国8月份外贸情况。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增长0.2%,其中出口增长2.7%,进口下降2.6%。
专家表示,8月份外贸数据是重要的观察节点,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全年“保十”压力增大的同时,政策效应需要进一步释放,包括调高出口退税、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政策可能很快落地。
进口再现负增长
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进口1513.13亿美元,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0.3%。进口继今年1月之后再度出现负增长,且远逊于市场预期。巴克莱资本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认为,进口急转直下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疲弱的外需对加工贸易进口的抑制,机械及原材料行业持续去库存,以及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从大宗商品进口总值来看,当月铁矿石和原油进口分别同比下降20.9%和20.5%。这一数据显示,我国实体经济仍在低位运行。此外,基于进出口的关联性,进口负增长意味着外贸企业没有原材料和设备的采购需求,预示出口前景亦不乐观。
出口数据则显示,8月份我国出口同比上升2.7%,好于上月但弱于市场预期,但并未扭转下滑态势。其中中国对欧盟和日本的出口分别负增长12.7%和6.7%。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圣诞季”好景不再成为外需转冷的写照。对于国内最大的圣诞用品生产基地义乌来说,7至9月应该是商家手握大把圣诞订单的时期,但今年“义乌指数”已经跌破了1000点。
倒逼外贸结构变化
海关总署统计显示,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稳定增长,但纺织、服装等传统产品出口下降。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凌云认为,在这个贸易利润逐渐下降的时代,企业出于生产成本考虑,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其一是寻找原来没有渗透进去的新市场,其二是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一些分析人士注意到,随着外部需求萎缩,部分订单也开始出现转移,目前也出现了一些外资撤离的情况。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赵庆明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梯度的变化,也是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提高的表现。不少专家表示,在外贸增速回落的同时,贸易摩擦也在增多。出于规避贸易“地雷”的考虑,中国也需要对贸易结构进行调整。
外贸政策空间大
记者采访的一些专家表示,包括调高出口退税、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政策可能很快落地。据了解,广东省财政今年将安排超过1亿元信用保险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小微企业信保易专项保险和进口信用保险。
高凌云认为,影响出口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需、竞争力、内需、宏观经济规模四个方面,目前我们比较侧重外需和竞争力,包括提高通关便利的举措也是为了提升出口竞争力,事实上政策空间还很大。
对于后期外贸走势,罗文波认为,在欧洲经济持续下行的情况下,我国第四季度外贸能否出现转机,关键要看美国的经济复苏状况。目前美国经济整体出现上升态势,但是美国想实现制造业“内转”,导致其经济增长对进口产品的弹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