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7月外贸成绩单今天公布,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当月我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72.5亿美元,同比下降5.6%,环比增长2.6%。
前7个月,全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769亿美元,同比增长2%,低于全国平均增速5.1个百分点,进出口值居全国各省市第5位。
专家认为,浙江省外贸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无论是企业还是外贸主管部门,对于外需疲软和综合成本上升的现状,要做好长期的应对准备。
7月进出口负增长
周光磊是宁波神化化学品经营公司的物流经理。跟去年同期相比,他现在少了一点忙碌,多了一点担忧。
他所在的这家公司,从事有色金属和化工品进出口业务。前6个月报关业务量为6.8亿美元,远低于去年的9.3亿美元。到了7月,单月业务量更是降到了6300万美元。
这是浙江外贸现状的一个缩影。
海关数据显示,7月份,全省进出口都是负增长。其中,出口198.2亿美元,同比下降5.2%,环比增长0.09%;进口74.3亿美元,同比下降6.7%,环比增长9.8%。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我省进出口主力,民营企业单月进出口17个月来首次出现负增长。7月份,民营企业出口同比下降1.9%,进口同比增长0.92%。
令人宽慰的是,受海洋经济、义乌综合监管改革等国家战略的利好影响,舟山、义乌进出口实现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前7个月,舟山、义乌分别实现进出口88.8亿美元和24.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18.4%。其中,7月份,舟山和义乌进出口15.2亿美元和4.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3%和9.2%。
东盟“一枝独秀”
外贸格局中,欧盟仍然是重要的负面因素之一。前七个月,浙江对欧盟出口295亿美元,同比下降8.7%。
美国、东盟、俄罗斯等增速放缓。前7个月,浙江对美国、东盟和俄罗斯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2.2%、9.6%和10.9%。到了7月,对美国和东盟的出口增速突然降到了5.2%和5.3%,远低于前7个月对上述两个市场的累计出口增速,对俄罗斯出口甚至出现了下降。
进口数据中,浙江自东盟进口可谓“一枝独秀”。前7个月浙江省自东盟进口62.9亿美元,同比增长11.9%,东盟成为浙江省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其中,成品油和原油进口分别增长46.4%和2.3倍,是支撑自东盟进口实现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在产品类别上,前7个月,纺织服装、鞋类等低端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高端产品出口低迷。家电、汽车、汽车零件和灯具等中端产品,出口相对增长较快。
要有“持久战”准备
如何看待这份外贸成绩单?
海关统计分析专家葛一波告诉记者,浙江外贸正处于转型升级“阵痛期”。
贸易保护却在不断升级。受贸易政策影响,前7个月浙江出口太阳能电池11.6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38.9%。
另国外资源保护措施也加大了进口难度。据了解,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主要产胶国已建立价格同盟,以控制天然橡胶市场价格;俄罗斯自2010年开始上调原木出口关税至80%。
葛一波认为,根据目前的内外环境,出口增长放缓和出口生产经营成本升高将不是短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