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优势机遇,其他地区难以比拟”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将进一步提升青岛与日韩的合作水平和合作规模,为推动和深化与日韩全方位合作提供重大潜在发展机遇”,这已成为各界的普遍共识。
“青岛将在中韩自贸谈判中起到重要作用。”5月3日,刚刚在北京与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共同宣布启动中韩FTA谈判的韩国外交通商部通商交涉本部长朴泰镐到访青岛时这样评价青岛的角色。
“青岛在中日韩经济圈中地理位置优越,贸易投资和人员往来密切,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在日前中日韩自贸区(青岛)高层学术研讨会上这样表示。
赵晋平认为,青岛在中日韩合作的框架中具有地缘文化的优势,和韩国、日本距离非常近,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和与日韩合作的桥头堡。青岛产业优势显著,在青岛投资的日本、韩国企业规模已形成了集聚效应。此外,人才优势明显,青岛有长期与日韩交往的政府管理部门,有大批适应市场的企业和深知各方规则、文化习惯的一些人才。“青岛在中日韩自贸区中有这三方面优势机遇,是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
面对即将到来的机遇,不少青岛企业已做好了准备。青岛众地集团董事长王文正说,“目前,我们在东京成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现在众地的研发跟日本是同步的,同时,我们完全按照日本标准在中国建立了远程物流快速对应能力。”
“早在1979年,青岛第一个利用外资项目是与日本伊藤万的合作,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较早的利用外资项目。1984年,青岛与日本成立了第一家中日合资企业。1988年,青岛与韩国民间经贸交往启动,同年与韩国成立了第一家中韩合资企业。”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青岛都是山东乃至全国与日韩经贸往来的先行区、示范区。
近年来,三方经贸往来日渐深入。数据显示,韩国和日本分别为青岛第一和第三大外资来源地。截至目前,青岛累计批准日资项目1848个,韩资项目10957个。青岛累计实际利用日资34亿美元、韩资132.4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46.4%和47.6%。日本和韩国分别为青岛第二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近5年来,青岛对日韩贸易突破700亿美元大关,达到760.86亿美元,占全省、全国的40.36%和3.20%。
除经贸往来之外,青岛与日韩地缘相近,人文相通。近三年来,青岛累计接待日韩游客分别超过70万和100万人,目前,常驻青岛日韩友人近10万人。日韩两国政府均在青岛设有总领馆和半官方性质的贸易馆,建有山东省唯一的日本人学校、韩国人学校。目前青岛已与10个日韩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
提前谋划,做好向新机遇冲刺的准备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业界专家表示,青岛应提前谋划,首先做好迎接机遇的心理准备,同时,不等不靠,主动作为。
张燕生认为,青岛应在东北亚一体化方面先行先试出一套高标准、高质量的规范、规则和制度,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劳工标准、环境标准、投资保护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和服务业管理标准、产品安全标准等一系列新的规范。其次,青岛要打造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发挥港口优势打造自由港,打造跨境的国际化综合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挥制造业基础雄厚优势,推动龙头企业成为创新驱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此外,政府职能要进一步转变,处理好“养孩子”培育内生性增长因素和 “领孩子”招商引资的关系,从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公共服务方面,希望青岛为我国未来三十年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来创新体制机制、规范和结构作出积极探索。
赵晋平认为,面对新的形势,青岛一是要巩固现有的优势,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制造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包括在人工成本、配套环境、政策支持等方面提供好的发展条件。二是培育新的优势,依托产业优势,实现产业创新,发展以供应链整合为特点的2.5次产业,在发展品牌,研发新产品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三是巩固人才优势,拓展人才规模,引进国际化人才,缩短迈向全球性大跨国公司和国际化城市的距离。
李立认为,作为山东龙头城市,青岛的日趋国际化为承办国际会议创造了很多条件,要争取将更多的商务部和日韩谈判会议放到青岛。日韩在海洋渔业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技术水平先进,因此青岛要重视与日韩相关产业的对接,引进高新技术,加强与日韩两国的合作研究。同时,青岛现有的出口加工区应向进出口加工区转型。目前,我国东部的出口加工区已失去了很多优势,比如劳动成本优势等。在此背景下,青岛应该积极探索在新的出口加工区建立日韩进出口加工区,引导日韩企业在这里进行加工,然后面对中国本土的需求销售产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青岛市政府近日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提升我市与日韩经贸合作水平实施方案》。这意味着青岛已进入角色,进入跑道,正面向新的开放机遇冲刺。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