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副代表萨皮罗不久前表示,就建立北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美欧自贸区)倡议,美国和欧盟正考虑重启谈判。
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欧自贸区就成为美欧间的热点议题。但由于美国和欧盟在规制等领域的巨大差异和分歧,特别是双方当时更期待的是成立世界贸易组织,这一构想就被搁置下来。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今天,欧美希望重拾昔日构想并重启谈判,其出发点和意图已与当初有了很大的不同。
创造就业是此次双方欲加强合作的重要动因。众所周知,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于2008年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美国和欧盟两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受到严重影响;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更是雪上加霜。由于经济增长缓慢,美国与欧盟于2011年11月成立了一个高层工作小组,探讨双方如何加强经济联系以创造就业。构建美欧自贸区的构想因此再度浮出水面。
然而,实施这一构想却面临重重困难。在农业、高技术产品和金融服务贸易等领域中,双方的摩擦从未间断。在农产品的补贴问题上,双方分歧很大,成为导致多哈回合久谈不决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高技术领域中,如商用飞机、音像产品、环境技术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各自享受保护和补贴;双方各有“关税高点”仍保留;在技术标准及会计制度等方面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些都是欧美贸易关系中的敏感领域,双方在短期内放弃分歧达成共识的可能性不大。
当然,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格局的变化,欧美最终在某种程度上协调彼此间的利益冲突,建立松散的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亦并非没有可能。美欧之间目前有世界规模最大的经济联系,2011年双边贸易额约为6400亿美元,双边投资总额达2.7万亿美元左右。若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至少可从两方面来谈:
一方面,美欧自贸区的建立会促进欧洲和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融合,提高大西洋两岸的产业效率和效益;有利两地消费者;将创造更多的贸易、投资和就业机会和巨大的经济收益。欧洲和北美也将“重新树立起其在世界经济中明确的领导地位”。
另一方面,美欧自贸区的建立也会妨碍公正开放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前任世界贸易组织首任总干事鲁杰罗曾指出,欧美这两大集团一旦联结起来,不管其开放度如何,都会在客观上形成与多边贸易体制对峙甚至凌驾于其上的局面,削弱多边贸易体制的职能和威信。
当然,如果美欧真能肩负起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领导责任和义务,以身作则地在各自的所谓敏感领域实现真正的改革和调整,实质性地削减贸易壁垒,也必定会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但是,讨论中的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真能呈现这般“理想态”吗?这个问号恐怕会较长时间存在下去。(倪月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