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关税实施方案》公布,东莞制造业也跟着欣喜。据了解,各类进口商品关税下调,其中包括汽车生产线机器人、电动汽车用逆变器模块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设备和原材料。
东莞特约研究员林江就举例分析,即使谢岗已引入了600亿的粤海项目,拉动的仍主要是传统能源汽车项目,东莞要发展电动汽车,这一关税就“实实在在”。此外,高岭土、云母片等能源资源性产品的关税也降低。“进口的高岭土能用于制造高精尖的电子元器件,国内生产不了,这些不得不进口的产品关税下降,就意味着企业的转型成本也降低。”
有业内人士欢呼,此次的关税下调涉及784种商品,将刺激东莞的光伏、服装等产业进行设备升级,东莞将迎来新一轮转型机遇。不过,新的政策利好发布,高新企业舔了“蜜糖”,却有另一部分的期待落空。
根据政策,民众最关注的洋奶粉也在此次下调计划内。不过,媒体走访发现,今年1月,洋奶粉的关税已下调过一次,但各大品牌却已连涨了三轮,从200元冲上了300元大关。乳业专家直言,洋奶粉经过经销商、分销商等层层环节,中间有25项收费,原料成本只占“小头”。婴儿配方奶粉关税下降,只是减轻经销商和进口商的成本,消费者不会受益。
另外,即使政策明确,血管支架、心脏起搏器关税减半至2%,医疗器械行业的专家也透露,进口医疗器械流通环节层层加价,这一价格也不会降。
降与不降都看中国的“特色市场”。专家直言,三聚氰胺后,洋奶粉有市场,价格还要涨。血管支架的供应,也是外资垄断。关税要下降的洋商品,价格最终却与关税“无关”。政策利好,半是蜜糖,半是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