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热度还未完全消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的概念就已跃然纸上,加上刚宣布启动的中日韩FTA(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一时让亚洲地区的贸易格局“热闹非凡”。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日韩三国,都试图通过各种双边或者多边贸易协定,来谋划有利于自己的亚洲贸易格局,进而出现了中日韩FTA、TPP以及RCEP这三种多边贸易协定。
有声音认为,中国试图通过RCEP来制衡美国主导的TPP,以谋求在亚太地区的贸易优势。而奥巴马政府意在制衡中日韩FTA这一企图“绕过美国”取得进展的经济合作。
中国模式还是美国模式?
TPP协议最早始于2003年,参与方有新西兰、新加坡和智利,2005年,文莱与上述三个国家正式发起TPP谈判,但直到2009年美国宣布加入谈判才开始被人关注。目前参与TPP谈判的国家共有11个,除了上述五国,后续还有马来西亚、秘鲁、越南、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等6个国家加入谈判。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官方网站显示,TPP谈判已经举行了14轮,第15轮定于2012年12月初在新西兰举行。第14轮谈判主要讨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跨境服务贸易和环境保护等。
TPP门槛颇高,其准入标准不同于一般性的自贸协定,除了低关税促进服务贸易,在劳工权益、环境保护以及法律标准方面都要求成员国一视同仁。美国还对国有企业提出了要求,防止其私营企业在与国企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相比之下,由东盟主导的RCEP仍处于构想阶段,外界普遍预计,由于涵盖的国家数量更多,缺乏一个真正强势的主导力量,RCEP门槛可能较TPP低。一般认为,RCEP会包括东盟10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长期关注亚太贸易的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会贸易与谈判中心主任德博拉·亨姆告诉早报记者,担忧最终RCEP会偏离最初的方向,“因为是一个个国家加入,而非16个国家一同谈判。”
有评论认为,TPP是美国设计的贸易框架,以最大程度上满足其在知识产品、竞争法律以及政府采购方面的企业利益,而中国则试图避开上述领域,专心通过自贸协定提高外贸总量。
一旦RCEP最终形成,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覆盖30亿人口,16个国家的GDP总额将达到17万亿美元。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估计,亚太地区GDP总和占到全球的60%,涉及的国际贸易量占到全球的50%。
眼下,加入区域性的多边贸易协定已是大势所趋,对于亚洲国家来说,无非有两条路可以选择——RCEP或者TPP,前者的要求将更容易被亚洲国家所接受。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索利斯告诉《华尔街日报》,“一项比详细的TPP更宽泛的贸易协议可能更容易谈判成功。”
更直接地说,选择RCEP或者TPP,更像是选择中国模式还是美国模式,当然也可以像澳大利亚、日本和新加坡等国一样,两边都“下注”。
如果RCEP和TPP正式建立起来,各自的经济规模都将与欧盟相似。
中日韩角力FTA
如果说东南亚国家还在犹豫选择哪个协定更有利的话,对于东亚的中日韩三国来说,推进中日韩FTA是首要任务。中日韩三国互相之间一直没能达成双边自贸协定。中日韩FTA一旦达成,将会形成约占全球GDP与实物贸易(按金额计算)两成的巨大贸易圈。
但试图通过中日韩FTA来弥补三国相互之间至今未达成双边自贸协定的缺憾,孰为不易。
抛开中日韩三国对各自国内产业的保护考量,中日、韩日间的领土纠纷将成为FTA谈判的一个绊脚石。不过,有分析称,没人指望中日韩FTA谈判能成为灵丹妙药,但它确实反映了三国至少要防止领土争端进一步波及经济关系的意愿。
此外,由于RCEP的存在,中日韩三国的分歧或将在RCEP这类宽泛的框架中得以缩小。未来出现的一种情况可能是,RCEP早于中日韩FTA谈成,进而促成三国FTA。
有日本学者坦言,目前最“热心”推动中日韩FTA的是日本,尤其是在中韩FTA已经开谈的情况下。韩国媒体称,韩国已经成功同欧盟和美国分别签署了FTA,因此在中日韩FTA中掌握了主动权,也有充分的时间分析中韩FTA和中日韩FTA,并建议暂时搁置中日韩FTA,将先启动的中韩FTA作为杠杆。